艺术和金融的结合今年有‘亲上加亲’的趋势。
艺术和金融的‘联姻’还会继续走下去,形式将越来越多样化、推陈出新。
本期艺人: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办公室主任袁学军
文、图/记者林琳
尽管很多人观察称,今年春拍行情不太好,因此断定金融和艺术的联姻“玩完”。但我了解的情况不是这样,艺术和金融的结合今年有“亲上加亲”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北京和山东的市场上尤为突出。
第一种现象是艺术品直接变成“产品”,比如艺术品信托和艺术品基金。最近,有信托机构找到我,想跟我签几年约,从我的作品中挑选一些精品,再进行推广和运作。有的机构重点做书法的众筹,有的在做名家国画;有一集团最近成立一艺术金融公司,第一期投入资金2亿元,并计划三年内投入20亿元。这种产品的投资周期最短为6个月,最长3年,投资者随时可以撤出、套现,每年获得10%~20%的利润。
有的机构邀请了来自美国的金融高手来“操盘”,他们对艺术家们进行细致的了解、分析,进行长达一年的“跟踪”后,才会与其“亲密接触”。
第二个现象是更多地产商跟矿主进入艺术市场,而收藏者向专家转型。我认识的一个企业主收藏了国画、油画、石雕,开辟了4000平方米的仓库来放置。而另外一个矿主用了5000平方米的展厅来展放自己的藏品,包括4幅齐白石作品、数幅黄宾虹和王雪涛精品。他们把矿都卖了,整理自己的藏品,走“精品路线”。他们努力从艺术品的投资者、经营者变身为收藏者,有的甚至为画家开办个人美术馆。
第三种现象是画廊连锁化、美术馆化、联盟化。我的一个画商朋友就在过去几个月里全国撒网,迅速扩张,已经在全国开设了50家艺术品机构,其中山东就有20家。这个画商的扩张方式,一种是考察已有的画廊,一旦合适就买断或出资成为大股东;另一种是自己选址、装修、经营。而画商与画商之间的联盟也开始逐渐增多,往往是十家八家画廊联合起来,统一推广某个画家的作品。
另外,山东、四川一带近期出现了“美术馆群”。即当地政府以实惠的价格将土地卖给有诚信、有规模的画商,画商“认购”后就建起自己的美术馆,自己担任馆长,自己经营管理或者请专业人士打理。
最近美国洛克菲勒已准备开办美术馆,做中国传统的书画,恒大玲珑塔、水立方也都将开拓成为艺术的空间,而我国香港俊安集团也在北京老国展1.25万平方米的展厅也改装成为高端艺术展示机构。艺术和金融的“联姻”还会继续走下去,形式还将越来越多样化、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