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触摸:中国文物的另类生存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触摸:中国文物的另类生存

触摸:中国文物的另类生存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戴盈)文物,离普通人有多远?我们在博物馆的展柜前寻找中华文明的脉络演进,无论是宫女用过的胭脂盒还是周礼中的青铜鼎器,都隔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似乎依旧端坐于历史的深处。

  14日文化遗产日前夕,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新落成的中国文化中心安装了一台特殊的触屏设备。人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太阳神鸟金饰、马踏飞燕青铜器这样的国宝级文物发生亲密的“触摸”交互。科技如何赋予了文物新的使用体验?记者专访了项目创作团队。

  文物的“死”与“生”

  2003年,内蒙古出土了一副辽代女萨满的彩绘木棺。这个3米多长、以柏木制成的木棺纹饰精美繁复。然而,棺底部的木质结构已经朽坏,无法承受其上结构的重量。短暂展览了一段时间后,只能被平铺“沉睡”于内蒙古博物院的库房之中。

  2014年6月,距离中国万里之外的丹麦中国文化中心,任何一个参观者都可以在一个一人多高的触屏上随意点开、360度翻转、拆解这个穿越千年的棺木,甚至仔细端详丝绸裹布留在棺盖内侧的印记,将其放大到肉眼的极限。

  今年1月,国家文物局立项“文物带你看中国”(简称文物中国)的应用触控交互系统,用三维数据全真还原了第一批36件瑰宝—地理覆盖最北到内蒙古最南到广东,时间跨越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

  金琥珀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丰是项目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文物不能再生,也不可能永生。我们现在保留数据,再过两百年看,都是很有意义的。”他说。

  实际上,对于普通人而言,文物是“死”的,这不仅是说文物乃是活在过去的器物,而且能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文物也不过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遗珠中的沧海一粟,大部分都休眠于地宫或库房之中。

  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在其馆藏的37万余件文物中,常年展出的精品只有2700件左右。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安说,对于文物,你看不见,它就不存在。三维技术的还原唤醒了沉睡的文物,让它们重新走入公众的视野之中。

  在“文物中国”项目中使用的3D技术是通过激光三维扫描获取物体的形体尺寸,再用大量高清照片采集表面色彩纹理等数据信息,通过后期处理程序实现对文物的客观还原。它本身承载的大量历史信息,如文物的残损和起伏不平的纹路、文物的材质感都看得一清二楚。“每件文物数据采集的清晰度已经能够到达2400万像素,接近肉眼所能接收信息的极限。”赵丰说。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初夏刚至,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明年要出国展出的文物了。

  “文物出国,一般都要提前半年申报审批,要做展览计划。什么文物能出国,要提前派专业人士检测文物的保存情况是否允许它长途旅行。如果是一体的大件文物,还要专门为它订做包装箱。没有直航到目的地的,需要包机,一批文物至少要坐两架以上飞机来降低风险。”姚安告诉记者,有时,一个展览前前后后加起来要一两年的时间筹备。

  而“带着”文物中国的36件国宝去丹麦,只需要将触屏设备空运,再找两个技术员随身背着两个硬盘,就轻松搞定了。

  赵丰告诉记者,只要积累了足够的文物数据,还可以定期变化展示的内容和主题。

  以前,文物与参观者之间总是隔着一块玻璃框。触控系统横空出现,打破了文物和人之间的距离。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的击鼓说唱陶俑,其面部总是被鼓槌挡住了一部分,在触屏上,你可以把鼓槌拆掉,看看他的真容。而一个巴掌高、价值上亿的清代玉壶春瓶,点击瓶身,上面的珐琅彩芍药雉鸡图就平铺成近一米的画卷供你反复欣赏。

  “这不需要老外对中国有多深的认识。点击缩放,就是一个从眼到手到心,再从心到手到眼的过程,如此他便能记住这个文物。”姚安说,“我们希望3D能先引起人们对文物的兴趣,然后吸引他们来看真的文物。”

  文物中国:新人类、想象力

  2012年,温大严一进入威尼斯建筑艺术双年展俄罗斯馆,就被铺天盖地的二维码所覆盖的墙面、地面强烈震撼。“那一年,二维码是最火的。俄罗斯人马上就想到用到他们的设计中,观众通过扫码就能在移动手持设备中欣赏到俄罗斯文化遗产建筑的风采。”

  温大严现在是国家文物局外事处的处长,他参与了“文物中国”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如果说文物代表着传统,科技代表着未来,我们需要找一个方式让它们能在当代沟通。你不能把文物和当代割裂开来看。”

  “国外参观博物馆的人群平均年龄偏大。我们希望吸引年轻人来,而触屏是他们最擅长的。你用一种他们最熟悉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让文物走出神秘感,走出博物馆的殿堂,像浏览网上资讯一样来获取历史信息。”温大严说。

  当温大严的思维向新人类延伸时,赵丰的想象空间则穿回过去。

  “我们有一个计划,想看看彩绘木棺最初是什么样子的。经过岁月侵蚀,棺木表面的漆已经变成褐红的了。它最初的样子应该是鲜红的,一定很美。”赵丰说,如果能根据三维数据采集和考古资料的信息来“复原”文物,又不破坏文物,这也会是一件有创意又有意义的事情。

  下一步,“文物中国”的触屏将被安装在巴黎、首尔、墨西哥、悉尼、开罗等全球16个中国文化中心,进入国外普通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