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涌
去年开始的上海自贸区概念给各行各业增添了无穷的想象力,拍卖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台北的朋友关心是否可以到大陆开拍卖行,香港的同行跃跃欲试问是否能到自贸区插一脚,北京的朋友关心外资拍卖行进上海是否会威胁北京拍卖中心的地位,甚至有国际朋友认为浦东就快成为香港了。唯一冷静的是上海的同行,似乎自贸区与他们毫无关系。
我一直以为,自贸区的最大作用就是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和国际先进技术进入中国的桥梁,让路面拓宽,路障减少,交通流畅。一方面增加国际化竞争,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让国内的成熟企业能轻易走向国际舞台,让我国在贸易上不被边缘化。
每个行业面临开放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我所从事的文物艺术品交易板块从属于文化产业,在国际上,文化的渗透往往比军事和经济的效果慢很多,但文化渗透的成功影响却比军事和经济要大很多倍,延续时间也要长很多年。新加坡相关部门曾邀请我们企业去当地落户,在讨论投入和产出时,他们谈到文化产业一个亿的产出会刺激其他行业1000亿的产出,尤其一个城市成功的文化产业生态,对金融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有如此之大,也至此切实理解了西方和新加坡、香港等都市为何如此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需要交流和开放,因此门总是要打开的。不管是通过自贸区,还是通过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我们的目标是发展中国强大的文化企业,站在国际舞台代表中国文化。很多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出访,都会带上本国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本国的名片,同时也影响国际上的相关行业。
上海人历来习惯在框架下面做生意,拍卖行业的规则是北京制定的,辉煌的历史都在纽约或香港,上海本地区的企业基本没有任何话语权。上海人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态,只好埋头做好自己的生意。记得自贸区概念推出时,相关负责人曾积极组织上海拍卖从业者听取意见,结果几乎感觉不到大家对政策的敏感性和积极性。
只有媒体的朋友比我们还着急,不断采访,不断约稿,给人感觉一定要吹响什么号角,不管是有限制或全开放,似乎自贸区对文物拍卖的态度将为上海甚至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将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相信媒体后面是政府各级招商或管理的官员,他们希望通过自贸区的开放,让上海很快成为金融中心、文化和艺术中心,再造一个香港。
金融业是天大的事,我不熟悉,也不敢妄言。从事文物拍卖和艺术品交易几十年,对于自贸区各方努力的目标从门缝里能窥视些许,在整个拍卖行业里,实际上最关心自贸区概念和最积极推动的是西方拍卖公司以及所在国家的外交使节。众所周知,为了能进入中国市场,不管是利用香港的特别行政区地位,还是利用北京保税区优势,几大国际拍卖巨头多年来一直盘踞在中国这个大市场的门口,时刻准备吹响攻入的号角。
国内的艺术品拍卖企业发展着实不易,尤其在上海这样缺乏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环境中生存更是荆棘丛生。一家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中国拍卖公司,为了能够得到相应的拍卖资质,需要跨越的门槛和满足的条件,是国际上绝无仅有的困难。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和限制,和国际环境大相径庭,影响了本土企业的成长速度,束缚了本土企业的能力。
门迟早是要开的。理想状态是开门后有来有往,互通有无,熙熙攘攘,促进和发展中国的文物拍卖和交易市场。相信我们自贸区的开放,肯定也不是为了让外国的企业来代表中国的文化。但现状是,在门里门外不同的政策环境下,门内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动力,门外准备抢占国内市场的狩猎者则成群结队。门里冷门外热的现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开门后最大的得益方在哪里。
几大国际拍卖巨头在进入法国前曾等了整整十年,直到2000年,欧盟敦促法国更改相关法律以开放拍卖市场,国际巨头才得以相继进入法国。但在这十年中,法国政府积极扶持和推动本国拍卖企业的蓬勃发展,且出台政策确保国际巨头进入法国后,仍然需要依照法国法律,雇佣法国拍卖师组织拍卖。在政策的护航下,开放14年来,法国不但本土市场发展迅速,在国际拍卖环境里也影响巨大,我们甚至能看到法国政府利用拍卖行业的影响力成功地进行了外交公关。
门迟早是要开的。在门打开之前,我们要密切关注门内的状况,而不是一味追随门外的明星。让人比较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国内很多机构和官员,对于门外的明星追捧有余,对于门内的屌丝漠不关心,把别人文化渗透的敲门砖奉若圣旨;在门打开之前,我们也要促进门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2014年负面清单此前刚刚出炉,《文物保护法》中“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照常生效。
在自贸区的轰轰烈烈发展热潮中,文化产业如何发展,这是长期的持久的任务。希望相关部门先让门内的球队有接触国际级比赛的经验,在教练层面和球员层面能有国际性的交流,在相关体制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门虽开了,但门内的球队将永远无法出线。■
(作者系上海泓盛拍卖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