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每年的“艺考”大军长盛不衰,全国艺术类专业报考规模已经超过百万人。而时值就业困难的大形势下,美院毕业生又供过于求,面对持续高温的“艺术热”,作为越发“宽入窄出”的艺术院校毕业生,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身处的尴尬处境,在追寻梦想的艺术道路上,他们又做着怎样的尝试和努力,中国文物网记者对中央美院毕业生曹丝玉进行了采访。
中国文物网:每年都有大批的学子进行艺考,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大家蜂拥报考艺校的现象的?
曹丝玉:这个现象跟大环境有关,是很难去规避的一件事。现在有部分学生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文凭,或是以后能够从事相关的艺术类工作而上艺校,上艺校的目的已经不再是抱着一个要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或者是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愿望而选择报考。美院在学生心中的功能和性质发生转变,但是我相信在这里受到的教育对每一个人都是终身受益,只是在你对艺术没有很好的理解或是追求的情况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的艺考,最终结果可能跟自己当时的想象事与愿违,反而会为自己制造更多的问题。
对于那些真正热爱艺术的朋友,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他们的求学路会更为艰难,甚至要一连考好几年才能考上,即使他们在艺术上是很有天赋的人,但是美院要求的文化课成绩还是比较高的,除非是有很好基础的学生考取美院,能够比较顺利的在一年之内进入美院学习,其他的基本上两三年考入美院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报考美院的人数每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中国文物网:在美院学习时期最大的收获或者感受是什么?
曹丝玉:美院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最新、最开放、最自由的交流平台,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与国际接轨的艺术类资讯。美院的教育是偏学术的,他有自己非常严格的教育体系,更适用于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对于一个没有出众才华的人,他会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培养,但同时那些很有才华的人也有可能会被这种僵化的体系同化掉,失去自己创作的活力。
中国文物网:从事艺术创作的美院学生毕业后过早的接触市场好还是不好?
曹丝玉:接触市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为你现在不接触市场,以后也会接触市场,到那时如果你没有一个很好的应对市场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你受到市场的影响就会比较大。相反,如果你对市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有自己的立场和处事方式,在跟市场打交道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艺术家群体的构成也是复杂的,一部分艺术家的创作与现在的主流创作思想比较切合,他们的创作也会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与主流相一致,不是说他们有意迎合,更多时候是他们在创作上的无意识刚好与现在的艺术市场相切合,所以他们会容易被市场吸纳;还有一部分艺术家是与当今的艺术形态保持距离的,他们的创作相对独立,但同时他们也因此要承担一部分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创作方向的艺术家,进入商业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必然也是内心诉求,因为他要靠这个吃饭。
对一些创作者来说,坚持自己还是去和市场结合是需要面对的“鱼与熊掌”问题,但是对一些在创作思想上比较成熟的艺术家来说,这就不再是问题。一个主流艺术门类的形成,受到欢迎,被市场接纳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的,可能在五年前或者是十年前,一些艺术家就开始从事这样的创作,在当时这并不一定是一个主流的形态,市场对于艺术的接纳是在不断变化的,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主流之外的艺术形态在五年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大家广泛讨论的话题,变成了另一个主流,所以在艺术创作艺术家坚持做自己就好了。
作者: 朱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