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千百件普品不如一件精品”,这样的话相信对于藏友来说并不陌生。近些年来,艺术品市场屡屡爆出艺术品拍出“亿元”天价的消息,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艺术收藏圈中。与此同时,也让许多有资历的收藏家将收藏目标定在了追逐“精品”上,甚至为此不惜代价。比如,今年春拍中刘益谦以2.8亿元拿下斗彩鸡缸杯,至今仍被业界广泛提及。虽然争议不断,但从成交数据便可看出藏家对“精品”的追捧程度。
笔者由此联想到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早前说的一番话,他指出,当下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精品意识特别强,一些特殊的、唯一的精品能拍出前所未有的高价。
毋庸置疑,藏家乐于高价追逐“精品”是市场良性发展的正常表现之一。然而“精品”毕竟只有少数,甚至还是唯一的。那么绝大多数的普通藏家,该树立怎样的精品收藏意识,如何追逐“精品”呢?不久前辽宁省举办的一次专场拍卖会,就给出了一些启示。
据了解,在此次拍卖中,虽然上拍了诸如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等名家力作,且起拍价大都不超百万元,但最终多数却遇冷流拍。另一方面,辽宁当地的名家精品却受到藏家的广泛认可,宋雨桂两幅山水画分别拍出80万元和70万元,成为此次拍卖的一大亮点。
对此,有市场人士分析,“百万元”级别的张大千、齐白石作品虽然价位已不低,但根据其市场行情来讲,这些作品显然算不得精品高度了,吸引性并不强。但同样的价位对于那些区域艺术家来讲,显然已是“非精品不可达”。由此可见,买家们的“精品意识”也是有其相对性的。这也给普通藏家从事“精品”收藏,提供了有益的启迪。(王国良)
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