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Sir扬言(第1574期)
私人博物馆是个大好事情,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如何支持?精神鼓励足矣。
文化部在2006年出台办法鼓励个人设立博物馆,而最近有城中记者走访广州市内三家较大型的私人博物馆发现,这些因馆主个人兴趣而建立的博物馆,无一能够实现独立运营,一旦离开馆主个人的资金投入,它们均将面临关门的困境。由此媒体质疑:办私人博物馆只能“食谷种”?呵呵,此谷种非彼谷种,博物馆死不了。
其实私人博物馆和私人美术馆的兴起,文化部的推动并不是真正的动力。说到底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私人财富积累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之前,谁家有一幅古画,谁家有几个古时候的坛坛罐罐,那都是非常随机的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祖先留下了而且避得过战火天灾和政治运动,就那么几件,避不过的就化为乌有。那个时代是有穷人没财主,先不说政策允许不允许有没有文化觉悟,谁都没有能力办什么私人博物馆美术馆。改革开放以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除了扩大再生产和自己消费以外,“余钱”也越积越多,而国内的投资领域相对缺乏,各种收藏热应运而生,所谓私人博物馆和美术馆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换言之,文化公益只是有可能但不一定附带产生的效果,而富人的私人投资才是初衷和目标。
显而易见,私人博物馆的投资者开办者的“谷种”并不是博物馆里头的那些个坛坛罐罐,而是主人的其他经济收入。如果指望私人用私人博物馆里面的藏品来赚钱,走所谓以馆养馆之路,那绝对是死路一条。你收购一个罐子用了一千万,你能指望这个罐子能够给你带来一千万的门票收入吗?或者博物馆养起的专家去讲课或者做其他文物鉴定搞科研就能够维持博物馆的日常开销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与藏品本身的价值包括藏品的升值空间相比,博物馆的日常开销可以说只是九牛一毛,有本事开私人博物馆美术馆的人都是市场经济的大赢家,这笔账他们肯定算得比记者要精得多。而且拥有一个私人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对于主人和主人的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价值非凡的品牌广告,这一点更是门票之类的收入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我实话实说到这个份上,希望不会引起误会,是不是政府没有必要支持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了?恰好相反。这是个大好事情,政府应该大力支持。
为什么说是大好事情呢?首先一个时代也好一个社会也好,有富人是大好事,有大富翁更是大好事。富人有投资艺术品和其他藏品的觉悟当然是顶级大好事。纵观世界各地,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勃兴的地方都是经济发达文化发达之地,就是证明。说到底,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只是藏富于民,藏文化于民,这也是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一种财富分享和文化分享的形式。相比之下,我们的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必须说明的人,私人博物馆美术馆可以是一个人当主人的博物馆美术馆,也可以是一个大企业当主人的博物馆美术馆。其实这样的博物馆美术馆早已问世。
我觉得私人博物馆美术馆的性质既然是属于私人,因此可对公众开放亦可不对公众开放,可以收费也可以免费。这些都是“私人”的权利。就像你家的客厅,你可以让人进去看,也可以不让人进去看,至于收不收门票,客厅里头的宝贝,看一眼收多少钱,只是你与访客之间的约定。人家不愿意来看,你不能胡拉硬扯,人家愿意给钱,你笑纳就是。那种只要是文博就是公益,只要是公益政府就必须补贴的逻辑是完全不成立的。因此,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不要设置任何人为的障碍和限制,对于文化公益效果好的私人博物馆美术馆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便足够。以馆养馆+政府补贴是政府系列的文博馆的运行模式,万万不可套用在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的政策上面。□陈扬
茶煲家系列漫画 □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