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印荣生
近日,浦北县张黄镇江平村一栋建筑引发网友关注。该建筑四周是延绵一公里长的城墙,外观酷似长城,城墙内有翻版的“遵义会议会址”。主人自称拥有浓厚的红色革命情结,想建一个民办博物馆,展出他收藏的3000多件革命军品,供游客免费参观。(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A2叠3版)
农民企业家为回报家乡,花千万元筹建庄园,以拉动旅游业并带动乡亲们致富。这样的反哺精神,难能可贵,值得点赞。然而,建博物馆,是一个颇有讲究的文化项目,其选址、取材、布展,都有很多规范和讲究,当认真把握。
首先是民办博物馆有一定的门槛,要向当地文化部门报批立项,并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但据主人陈天日透露,博物馆建设的相关手续还没有办。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不得使用居民住宅、餐饮场所、地下室和其他不适合办馆。此外,馆舍应设置专用的展厅、库房,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和消防设施。如果陈天日先行申报,并同时取得专业部门的指导、支持,博物馆的整体布局,肯定会更合理,也更容易获得批准。现在馆舍建设已大都完成,若不符合相关要求,调整起来难度较大。
其次,“乡村博物馆”,不必局限于乡村。乡村游的优势,在于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和自然风光。而主人收藏的3000多件革命军品,大都不具备这样的特质。放在乡村展出,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把该博物馆建在县城,不但交通更便利、人流量更大,游客也会更多,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比建在乡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