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两块清代英石各拍出逾百万元高价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苏碧雁 黄秋敏
“自从直接到英山脚下的公路开通之后,能找到观赏性的英石就越来越难了。”长居英德的英石玩家杨凡乐对目前观赏性的英石资源略显忧心。他告诉收藏周刊记者,目前英石的市场主要在北方,特别是江浙一带,广东市场始终未形成,“广东藏家都比较喜欢赏心悦目,光彩亮丽的藏品,像英石这种讲究文化品味的,比较少人追捧。” 广东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蔡中华也分析称。
英石市场主要在北方
今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上,两件清代的观赏性奇石摆件,《英石供》和《英石赏石》分别以184万元和136万元成交,成为了继2008年以184万成交的《逸云峰》英石摆件之后,少有过百万元的英石藏品。作为广东名石,英石再次成为收藏界热衷谈论的话题。
收藏周刊走访多个广州奇石经营场所,可惜只发现用来制作假山的英石,几乎未发现有用作观赏性的英石摆件。而从多年来的拍卖纪录看,在广东本地上拍的英石拍品极为罕见,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和香港。对此,杨凡乐告诉收藏周刊记者,目前英石的市场主要在北方,特别是江浙一带,那边的文化底蕴较为深厚,而广东市场始终未形成,“广东藏家都比较喜欢赏心悦目,光彩亮丽的藏品,像英石这种讲究文化品味的,比较少人追捧”。
蔡中华也分析称,虽然英石是四大名石,但广东人的传统习惯并不喜欢灰黑色的摆件,再加上英石棱角分明的自然形状,并不受人喜欢,而且好的石也非常难遇到,大多追求大红大绿、金黄色等色彩鲜艳的奇石。
英石作假现象多 让玩家望而却步
广东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莫锡坤则认为,目前市场弄虚作假太多,工匠用酸滴下去,马上能打磨。人工的英石虽也是很好的观赏石头,但它毕竟不是天然奇石,只能算工艺石。工艺石与天然石不同,英石容易作假,这让许多玩家心里有一种抗拒。很多人很难分辨人工与天然英石,很容易作假,许多藏家、玩家没有达到很高的鉴别水平,只是出于收藏爱好而玩石。
此外,英石是古代四大名石之一。古人赏石观与现代人不同,现代人喜欢珠光宝气,玉质感强,富丽堂皇的石。英石是园林石头,供放在案台不是不可,但它不够亮丽。
交通发达了 好英石反而没了
据了解,由于观赏性英石是经过长年风化自然形成,它不能用机器开采,只能人工搜寻摘取。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要到英山上“采摘”观赏性英石,只能骑摩托车前往,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但在1996年之后,直接通往英山的公路正式通车,“采摘”更加方便快捷了。杨凡乐表示,虽然从交通的角度,这是好事,但正因为这样,观赏性的英石已经被过度采摘,现在想找到一块比较好的观赏性英石,已变得非常难,“以前基本上每次上山都能找到,现在别说几天一个星期了,有时候一个月都难以找到好的观赏石。”他形容道。
记者通过艺术网了解到拍场上成交的英石,几十万过百万元的英石主要在明清时期,当代“采摘”的较少能有几十万元的价钱。杨凡乐也说,去年拍场上有出现十多万元近年“采摘”的英石,价钱算是比较高了。
杨凡乐分析称,目前在收藏领域里,英石的价值除自然形成、有意味的形状体貌之外,古代流传下来的,年份的久远也是收藏价值的重要参考因素。所以,一直以来,古代的英石都是高端藏家追捧的对象。
英石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目前英德拥有长达30公里,以英石为主题的展销文化长廊,是全国最大的奇石集散地。作为英石主产区的望埠镇,单单英石等观赏石直接销售收入去年就有1亿多元,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镇5万多人口,从事英石生产经营者达2万多人,专业人员2000多人。
名家评英石:
英石的名贵在于它的质朴和简约,在于它的整体的气势和细节的奇巧,如车中的“宝马”,用不着装饰,只需擦拭干净。它所具有的石文化品格,正大而独特。收藏它,欣赏它,宣传它,不仅可以纠正时下赏石趣味的弱化,也是维护和清正中国石文化精髓的一种责任。 ——摘自贾平凹《说英石》
知多D
英石早在宋代已成皇家贡品
英石是英德特有的一种石灰岩石,它经远古地壳运动,裸露地面,经常年日晒雨淋、长期风化、自然剥落破裂而成。早在宋代,英石就被开发利用,上等英石在当时已成为皇家贡品;到了元代,英石被列入“文房四玩”,元明两代被列为“四大名石”之一;垂延至清代,英石则被公认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爱石成癖,玩石如痴如醉。他曾到英德任职县尉,相传见到一块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天,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为了纪念这桩轶事,在他搭棚拜石处修建了一座“拜石亭”。他还总结出“瘦、皱、漏、透”四字相石法,史称“石圣”,成为中国赏石文化奠基者。
而据悉,北京故宫共藏有27块英石,体大的高2米,最小的仅70厘米,每块英石依石形和大小配以汉白玉石座,周围雕刻海浪或盛开的莲花、蛟龙、云海等花纹图案。
2005年,英德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英石之乡”,次年,“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这项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蔡中华: 好的黄蜡石越来越难找
黄蜡石又名龙王玉、黄龙玉,因石表层内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主产于广东东江沿岸(河源)、潮州和台山等地。黄蜡石由于其地质形成过程中渗杂的矿物不同而主要有黄蜡、白蜡、红蜡、绿蜡、黑蜡、彩蜡等数十个品种,以色重纯黄为贵,以色彩鲜艳者为佳。
作为一种奇石类的后起之秀,黄蜡石越来越受到投资者、藏家青睐。在去年7月浙江金华黄蜡石拍卖会上,数块火柴盒大小、质地细密、色泽通透的黄蜡石籽料,成交价均1万元以上。
蔡中华告诉记者,台山黄蜡石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枯竭,目前好的黄蜡石越来越难找到。
热门奇石
●彩陶石
产地广西,具有耐酸耐磨蚀,质色皆美,色调沉静优雅,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石肌肤温润如脂,釉面光耀照人。其中现收藏彩陶石“贵重于色,而轻于形”。其中以绿彩陶最为名贵。
●大化石
又称彩玉石,产于广西大化县境内岩滩红水河段,色彩斑澜、石质坚硬、石肤腻透、富有宝气、形态万千,水洗度好,石头表面润滑,手感好,光泽强,颜色鲜亮,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石种,也是目前市场交易最为活跃的石种之一。
大化石从1997年被发掘出来之后,目前资源越来越少,一件完整的大化景观石价格上升幅度很大。
●戈壁石
又称风棱石,主要是因风沙吹蚀磨蚀作用而成的砾石,大小不一,以小型多见,棱角峥嵘,皱漏兼备,造型粗犷,手感滑润。在我国的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等地均有产出。
其中的葡萄玛瑙石,因质佳量少备受青眯,身价不菲。
其他传统奇石
●灵璧石
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开发极早,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为世人瞩目。《云林石谱》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
灵璧石质细腻,坚如贞玉,扣之拂之,声音琤琮,余韵悠长,有“玉振金声”之美称。
●太湖石
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种石灰岩。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多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
●昆石
产于昆山市玉峰山。又名玲珑石、昆山石。系石英脉在晶洞中长成的晶簇体,呈网脉状,晶莹洁白,剔透玲珑。昆石的开采、观赏、珍藏,至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历代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