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6日到10月25日,美国画家詹姆斯·毕绍普的个展在纽约曼哈顿大卫·茨维尔纳画廊展出。 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早期的大型油画作品,也展出了艺术家从1986年起至今的小型纸上绘画作品。此次展览是自1987年之后詹姆斯·毕绍普再度在纽约举行个展。
詹姆斯·毕绍普1927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后在华盛顿大学学习绘画,1953年在黑山大学学习并从罗伯特·马瑟韦尔的画中受益匪浅。在1957年他只身前往欧洲并在法国定居。1966年回到纽约,因此几乎没有受到美国战后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色域画及极少主义的影响。他还曾在意大利学习过文艺复兴时期洛伦佐等大师的油画作品。
詹姆斯·毕绍普的艺术创作受到了欧洲及美国二战后抽象艺术的影响,并发展出了一套他自己独有的抽象艺术语言。他的艺术作品探索了材料的模糊性与矛盾性,包括研究了绘画的透明和不透明、平面性与空间性,以及线性构图及松散构图之间的关系。他的绘画通常都是由单色或是几种大的几何色块组成,美国诗人及艺术评论家约翰·阿什伯里(John Ashbery )评价他的画“一半是建筑,一半是空气”。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毕绍普发展出了自己特有的颜色语言,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持续了二十多年。他在这一时期的绘画减少了所运用的色彩,并在画面中添加了建筑中的抽象元素,画幅通常都是大幅的四方形,加强了观者对于空间的感知。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包括《拥有》(1970年)、《状态》(1972年)以及《现在》(1981年)。 艺术家通过将多层单色颜料叠加,从而创作出了一种离散的绘画结构,在这种抽象绘画中描绘了门、窗、立方体等等,呈现了一个个不稳定的空间。早在1967年创作的《无题》中,毕绍普将白色与其它色块并置,创作出了简单却又能引起精神共鸣的抽象构图作品。
展出的《状态》这幅作品创作于1972年,是一幅四方形大地色的单色绘画作品,这色彩就像是沾满了画面的泥土或是已经干透的血液。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为悬浮着的两个田字格,下方则空无一物,整个画面像是一间有两个窗户的房间,色彩的变化使得整个空间显得极不稳定且变化莫测。另一幅展出的方形绘画作品《现在》创作于1981年,毕绍普以灰色的单色描绘出了自己对于不断变化和永恒的现在的理解。一眼望去整个画面像是除了灰色的色彩外空无一物,而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画面的下方,一个尖塔形的结构从画面的边缘处仿佛要向上升起,从画面底色的灰色中慢慢显现。 毕绍普将他绘画中的视觉体验与对现实与变化的哲学理解相结合, 创作出了一个个看似平面化但实则为与现实相分离的空间,像是要把人吸引进去。
詹姆斯·毕绍普并不认为在抽象绘画中艺术家的感情是多余的,他的绘画中充满了矛盾及碰撞冲突的感情,他认为绘画是艺术家创作的一种特殊语言,观者需要通过学习这门语言才能了解艺术家的真实想法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