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走,茶就凉”,贪官落马了,他们高悬于公共场所的所谓艺术作品 “下架”得比茶凉得还快。远从胡长清,近至徐才厚、周永康,莫不如是。 实际上,很少有官员的艺术作品单纯是因为其艺术价值而被人“高瞻远瞩”的。以秦玉海而论,得过中国摄影界最高奖项,其摄影作品自当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但地铁广告投放档位寸土寸金,动辄一个周期十数万,就算秦玉海作品价值高,可为何没见到再有第二位艺术家享此尊荣?
被肮脏权力与恶劣品行玷污的艺术必然贬值,这是中国文化思维的牢固观念。最著名的例子是蔡京。他的书法作品艺术造诣很高,然而后人因憎恶其人品、官品有亏,就硬生生将他从“苏黄米蔡”的宋代书法四大家的排名中给拉了下来,代之以艺术水准较弱的蔡襄。这或许有失于艺术判断上的客观标准,但对权力贪腐加以文化的规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度的疏漏。
由此,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艺术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包含了德育功能甚至政治寄寓。艺术家会因为品德有亏而被受众排斥,其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而也会被贬低。所以,德艺双馨,一直是中国民众对艺术家的审美期待,民众也期待文化的力量能令贪腐官员有敬畏之心,在堕落的进程中有所收敛。
但是,当公权力介入艺术生产与艺术市场,后者的话语权就很容易被剥夺、被操控,艺术的判断标准也就很可能被扭曲。近年来,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各种文艺评奖,都不时夹杂此类传言。由此再看秦玉海两次获得摄影界的金像奖,也颇透着些可疑。当艺术沦为权力的文化口红时,有多么容易涂抹,就有多么容易被擦去——落马官员的作品急匆匆被下架,演绎的不过正是这样的一个浅显道理。 (湖南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