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格即创造品格。品格代表一事一物的内涵及其精神高下的位置。86年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语言品格的不断建构,像一条有源有流的大河,一代代油画家们远涉重洋,将油画引入中国,与中国的时代生活连接在一起,与中国的文化精神连接在一起,他们孕育了油画语言的国美品格。新文化时期,林风眠院长和吴大羽主任等一代中国早期油画艺术宗师,从美术发展史和艺术风格等具体问题入手,“从寻求艺术之原始”和“寻求艺术构成之根本方法”来剖析、体察中西艺术,提出“调和中西”的学术追求。在他们的号召下,凝聚了一批留学法国和日本归来的油画家。在其时展开的“留日与留法”、“新派画与学院写实派”艺术争论中,思考着中国未来的艺术发展之路。他们注重油画语言的东方民族化,尤其在现代派绘画取向中体现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与东方形式结构。
新中国时期,国美油画语言的发展主要受延安鲁艺、苏派、罗马尼亚博巴风格的滋养,但却体现为显隐的多元发展的格局。尽管处在“为艺术而艺术”和“为人生而艺术”的时代抉择中,但无论哪种绘画取向,他们的画面中或造型或表现,都体现出某种共同的倾向,即避开对事物细微的刻画,而注重一种尚率真、崇士气、重笔墨的语言品格。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也开启了美术界的新时期。国美油画走向空前的活跃与繁荣,在解放思想的旗帜下,油画创作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创作上不满于革命现实主义的模式,提出多元发展的艺术主张。特别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上,成为当时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也拉开了油画语言个性化的序幕。
新世纪伊始,在图像媒体时代中,国美油画面对着“绘画何为”的新的时代课题。 历史上各大源流在此交汇,在几代教师的影响下,国美油画家发展出当代新具象的绘画面貌。他们注重直面对象本身,强调绘画在对象的感受中的呈现。正是他们的勇于实践,推动了油画品格的深度构建,使国美油画语言进入纯化与多元创格的发展。
二、国美油画语言的主要特征
当新世纪的目光再次回顾这一条国美油画之路并聚焦于其绘画语言的创格时,我们认为,对今天的绘画来说至少有两个极富价值的重要特征。
1.多元滋养
首先,国美油画语言的形成得益于油画传统的多元滋养。油画被称为西画,自引进开始就离不开欧洲油画的大传统。因此对油画传统的学习与引进成为了油画语言发展的首块基石。 而中国美术学院因为“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建院方针,她的油画在过去的86年历史的每个时期中都与西方不同流派油画有着深刻而直接的关联。
这体现在建院之初的油画教授们就是一批刚刚留学法国或日本深造回国的油画家,带来了欧洲最新的印象派及现代派的思潮、画风以及地道的学院派写实画法。如林风眠、吴大羽、颜文樑、吕霞光、王悦之、关良等等将近20位,甚至包括直接聘请来校任教的法国教授克罗多,组成了新文化时期的油画家集群。在新中国时期除了外西湖的延安鲁艺影响外,最主要的就是苏派和罗马尼亚博巴训练班,苏派包括当时优秀的“留苏”学生肖峰、全山石和当时参加“马训班”的学员如王流秋、王德威、汪诚一等,给油画系注入了不同于法国、日本的一种形色兼备的现实主义画风;博巴训练班的金一德、徐君萱等的加入则带来了另一种注重西方现代的结构表现的风格;直至改革开放新时期,则又有一系列引进与派出的新举措。在引进方面不仅有赵无极绘画讲习班,强调油彩和中国气韵结合的理念给当时的油画系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野;而且也包括尤恩·尤格鲁的短训班,甚至更有聘请法籍华裔画家司徒立来华教授回到视觉的观看和绘画的方法论,以及聘请阿利卡、森·山方、雷蒙·马松、布列松为客座教授等。这一时期的另一方面,则派遣大量的优秀青年老师出国留学深造等,诸如蔡亮、郑胜天、胡振宇、徐芒耀、高友林、许江、陈守义、章晓明、孙景刚等分别到法国、美国、比利时、德国等西方国家的一流美术学院学习。正是油画系这样一贯地开放地与西方油画传统的直接的接触,使得诸多源流汇聚成国美油画的丰厚的滋养,也使得国美油画语言的面貌更加地开放、多元,且具有国际视野。
2.国美传统
语言乃大地之花朵。油画自西方传入中国之后自然就得益于本土文化土壤的滋养。今天我们回顾国美油画语言的发展之路,就可看到,当来自西方的油画种子落到东方灿烂的南宋文化遗韵、辉煌的明清文人画传统的土地时,在中国江南西子湖畔山水的氤氲滋养中,春来秋往,四季轮回,开放出绚丽的语言之花。
这种受东方江南文化孕育而形成的油画语言,其特点表现为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彩,轻社会,尊变化,黜刻画的文人画精神的美学倾向与风格面貌。这是一种注重绘画形式本身而又有信笔涂抹的写意表现的诗性精神。86年来,虽然各个社会时期画家的时代背景不同,绘画源流不同,画派取向不同,性格特征又各异,但他们只要来到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就潜移默化地呈现出国美特征的艺术面貌,结晶成独特的江南文人画精神特质的东方诗性品格。具体而言,这种油画的“国美传统”有崇学养、重笔意、尊形式三个特点:
(1)崇学养
国美很多画家不仅有深厚的绘画能力,还有很强的艺术理论功底。这种崇尚艺理相通、双向兼修的学养使得国美油画的品味格调避免落入俗套而具有书卷气息。诸如从林风眠、倪贻德到吴冠中等,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中青年学者型画家。
(2)尊形式
国美油画语言的另一个特征在于注重画面的形式结构多于对对象本身的刻画,注重从对象中提炼出结构而构成画面。如吴大羽、倪贻德和金一德等的作品。
(3)重笔意
笔触是物体描画的痕迹、是可见之物在画者中的心迹,是绘画的主体与绘画的世界同构。笔是在手之物,是主体与对象的对话桥梁。这种上手的状态超越了材料与工具,而形成了一种“写”:让视觉得以迹化,让生命活力延绵。所以,国美油画更倾向于提纯绘画语言,即把油画的笔彩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画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所以这种笔意的追求一方面呈现为如吴大羽、关良等“写的激情”, 把中国绘画的写意笔法与西方绘画的浓郁油彩结合得情趣盎然,郁勃淋漓;另一方面又呈现为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苏天赐等作品的“气韵生动”,舒卷自如,气势开张,意境深远;同时,也表现为莫朴、肖峰、全山石、蔡亮等的“形色触味”,厚重粗放,用笔果断、形色交融。
注重书写笔意、追求形式修养的语言气质构成了有别于其他美院的国美传统。化育出中国油画特有的诗性精神与写意手法,结晶成独特的油画语言的东方品格。使得国美油画在中国油画领域中成为一支极具东方品格特色的油画脉络。
诗人格奥尔格认为:“词语破碎之处,无物存在”。今天绘画的失落在于绘画品质的失落,而绘画品质的失落就在于绘画语言的失落。诚如许江先生所言:“绘画的指掌犹强调手与心应、心手合一。那指掌触到的虽也是笔彩媒介,但其同在共存的、直观渐进的、亲尝亲历的、可触可摸的过程却是数字媒介所不具有的。因此,绘画在今天通过人类指掌维系的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渐进可触的感受力,更是上述的品格叙述得以落脚的真实而富有批判力的精神载体。”所以,国美油画绘画语言品格的坚守在今天犹为重要。它既是面对无所不能的数字图像得以自守的关键,也是绘画自身与时俱进、得以批判地进行和开拓着的要义。
(撰文:蒋梁 褚朱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