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王金坪:青年艺术家怎么进入市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王金坪:青年艺术家怎么进入市场

王金坪:青年艺术家怎么进入市场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买得起的艺术节”创始人Tom “买得起的艺术节”创始人Tom 青年100开幕式 青年100开幕式 红门画廊创始人布朗 红门画廊创始人布朗

  青年艺术家怎么进入市场?

  王金坪

  

  中国的青年艺术家的机会很多,每逢毕业季,各种青年艺术的展览、博览会、政府或者企业的各种扶持项目和奖项纷至沓来,画廊也越来越多地关注青年艺术家,甚至拍卖行也早就开始做青年艺术家的专场。然而,过分热闹的青年艺术市场和相关教育环节的缺失,使大多数青年艺术家在面对市场时往往比较迷茫,不知所措,他们能否把握住分寸,抵挡住欲望和名利场的诱惑,安心创作,还需要正确的引导。

  买得起的艺术节创办人Tom:画廊大小无所谓,关键是态度

  2006年,来自英国的Tom在北京创办了“买得起的艺术节”(现名“艺起”)。受身为画家的母亲影响,Tom从小接触艺术,虽然没有选择成为艺术家,但艺术最终还是成为了他的事业。初来中国的Tom发现中国所有画廊代理的艺术品都非常昂贵,虽然在北京的各艺术区散落着大批的艺术家,但是他们没有展览平台和代理画廊。所以,Tom从2006年开始每年做一次“买得起的艺术节”,集中展示、销售尚未有名气的、没有被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作品。2012年,艺术节改名为“艺起”,开始拓展到上海、成都等北京以外的地区。现在,有作品在艺起网站销售的艺术家数量高达两三千位,大部分是80后艺术家。

  艺起代理的不是艺术家,而是作品,一般是与艺术家签一年的合同,作品可以展览,也可以放在网站销售,价格由艺术家定,合同到期之后,如果没销售的话,要么退作品,分文不取,要么续签合同。如果作品销售出去,则在30天之内付给艺术家画款,四六分成,艺术家得60%画款。不同于画廊的消费群体只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高端客户,艺起定位为“买得起”,大部分作品价格在3万之内,消费者是老百姓和普通白领,消费群体庞大。

  《收藏·拍卖》:怎么挑选艺术家?

  Tom:一些艺术家会介绍朋友给自己,经常一起吃饭,一起玩。现在关系比较近的合作艺术家有一两百个,都是朋友。这两年艺术家发给艺起的作品资料有时候会超过万件,会经过层层筛选。首先是内部员工迅速选掉一半,随后,内部经过讨论,把作品不够好、定价过高、没有特色的排除。然后,再看艺术家的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参展经历、简历。接下来剩下1000到2000件作品时,有一些圈内朋友会帮忙选,比如方力钧、刘晓东、鲍栋、今日美术馆的馆长等。

  《收藏·拍卖》: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您认为怎么样的成长过程会比较好呢?

  Tom:以前,年轻艺术家很难靠绘画维持生计,没有机会卖作品。而现在有了一些专门做买得起的艺术的平台,把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介绍给老百姓。我们做的活动大部分不在画廊,而是在三里屯的酒店或者繁华的商业中心。很多人虽然有钱,但是他们因为没兴趣或者不懂艺术而不会去画廊,但他们会去商场买东西消费,在那里他们也许会看到我们的活动,从而发现艺术很好玩,价格也便宜,几千元,能买得起,从此也许就成为艺术收藏人。而艺术家也可以有每年几十万的收入,不一定太累,不一定非得成为下一个张晓刚,可以过自己喜欢的艺术生活,在家里画画。

  《收藏·拍卖》:国外青年艺术家市场情况怎样?

  Tom:在欧洲国家,任何一个人的家里都有艺术品,这是一种文化,买作品不是为了钱,而是觉得好玩、好看、买得起,不管艺术家有名没有名气。所以好多欧洲的艺术家20岁到30岁当艺术家,到了30岁换别的工作。在英国有好多这样小型的画廊和网站,专门销售较低价,大家都买得起的作品。在德国、瑞士等地能看到好多作品只卖几百欧元。在中国,大部分作品还是比较高价,普通人承担不起,不过现在的大城市已经开始改观。

  《收藏·拍卖》:英国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Tom:跟中国差不多。艺术家从学校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是独立的,参加不同的展览,几年之后办个展,找画廊代理。在中国,艺术家毕业之后可以通过一些展览平台,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画廊也会通过这些展览平台去发掘年轻艺术家。现在北京画廊的素质参差不齐,艺术家在选择的时候需要一些建议,搞清楚哪些画廊比较好,合同是否合理。画廊大小无所谓,关键是态度,怎么帮艺术家宣传。如果画廊做得不好,艺术家就会两三年没有收入。

  “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怎么成为职业艺术家? 

  “青年艺术100”是关于青年艺术家的年度推广项目,据其项目总监彭玮介绍,这个项目虽然涉及到销售,但更注重的是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展览展示平台,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在选择艺术家时,会更注重艺术家个人面貌、上升空间和明确的方向。其买家,大部分是艺术爱好者,有些是艺术投资人,想要帮助年轻艺术家的业内人士,甚至还有人买艺术品当作家族遗产传给下一代。这些买家很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海归派,选择会更多元、更前卫。买家多元化的趋势也促使青年艺术100的团队在不断反思,避免被旧思维束缚住。

  《收藏·拍卖》:在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路径是怎么样的?

  彭玮:中国的青年艺术家艺术教育这一环是不完整的,他们大多是科班出身,专业院校虽然给了他们技术上的培养,但是,并没有教他们毕业之后怎么成为职业艺术家,所以他们毕业后面对艺术世界各个环节时会很迷茫,容易走弯路。所以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培养艺术家走一条健康的、良性循环的道路,认识各个环节,接触各个机构、组织,学会怎么与之打交道,而不是刚毕业就直接把作品拿去拍卖。在中央美术学院,我们有一个课程叫“如何成为职业艺术家”。告诉艺术家怎么跟同辈、前辈、晚辈、艺术媒体、艺术机构、策展人、经纪人等打交道,怎么去处理各种关系。据我们调查,从美院毕业出来的人只有5%-10%留下来做职业艺术家,更多人转行了。其中还有很多人被骗了,走了弯路。比如,有一个刚毕业的小孩,毕业创作效果很好,好多画廊机构来找他,声称要给他做展览,然后就把他的作品拿走了,结果杳无音讯,这对于刚踏出象牙塔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打击。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让他们认识到这条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收藏·拍卖》:现在青年艺术家存在哪些问题?

  彭玮:随着现在展览机会越来越多,如何选择成了问题。展览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在画廊找上门来的时候,需要冷静地看待自己的方向,清楚自己要什么,下一阶段要进行什么,然后才能更好地去选择。现在很多艺术家不管什么展览都参加,这并不是好事,有些东西是需要沉淀的,否则活跃了一两年之后,就消耗殆尽了。艺术家要把握好跟不同机构合作的度,情商很重要,这年头不缺画得好的艺术家,不要自恃过高。有些艺术家总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心血和精力,作品一定要卖很多钱,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别人怎么接受自己的作品。这也是青年艺术家现在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不太会将心比心,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跟我们一路走过来的艺术家有二十几个,一开始我们也是互相不认识,但是这些人会定时地跟我们汇报最新作品、新的想法,这样我们有活动、有项目的时候才能想到这些人。而很多艺术家却很松散,很随意,没有规划,缺少交流,不够主动。

  《收藏·拍卖》:青年艺术家该怎么选择画廊、机构?

  彭玮:选择是双向的,艺术家应该综合考量一个画廊是否适合自己,画廊资质要好,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在圈内的影响力,能够把自己推到什么样的位置,能够给自己做什么样的展览,带自己参加什么样的博览会,带自己见什么样的藏家或者基金会,跟自己是不是匹配。很多年轻人简历里面所列的画廊已经倒了,或者默默无闻。

  《收藏·拍卖》:现在有好多青年艺术家是找不到画廊合作的,毕竟画廊的数量有限,那么大部分青年艺术家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销售呢?

  彭玮:除了一些展览项目、活动外,一些比较成熟的艺术家也有自己的一帮粉丝。但是不提倡与画廊、机构签约的艺术家私下销售,否则将来还有哪个机构或者画廊再推荐你?就算卖画,也必须遵守规章,价格跟合作画廊保持一致。

  红门画廊创始人布朗:要跟一个好的画廊长期合作

  算起来,红门画廊自诞生之日起,在北京已经度过了23载,在远离喧嚣的角楼上,创始人布朗·华莱士(Brian Wallace)至今仍然有条不紊地在经营着这家在外界看来“无比神秘”的画廊。与798热闹的迎来送往相比,角楼要深沉宁静得多,但是,从最初向驻京的外籍人士推介中国当代艺术,到现在拥有40%的中国客户,致力于挖掘中国青年艺术家,红门画廊并不是像古老的角楼那样经久不变,布朗也自有一套自己的经营推广方法,对于中国目前的画廊业也必有可借鉴之处。

  《收藏·拍卖》:一般,画廊在选择青年艺术家的时候标准是怎样的呢?

  布朗:最重要的是看艺术家的绘画技术和观念。当然,每个画廊老板会有自己的喜好。比如,我会选择一些关注社会并且有自己想法的艺术家,而且我相信自己的眼睛,通过作品,能大概看到艺术家以后的趋势,这一点需要靠经验的积累。然后,我会进一步去了解艺术家,去他们的画室看,或者去他们的展览看一看,以此建立起对该艺术家的更多的自信,决定是否要选择这个艺术家。一旦看好了艺术家,我就希望能够跟艺术家保持一个友好、公平、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画廊选人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过去几年较难找到特别合适的、有自己个性的年轻艺术家,因为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创作雷同。我所说的年轻不一定指的是年龄,而是市场经验比较浅,刚进入艺术市场,比如现在与红门合作的叶森已经43岁了。青年艺术家比较缺少全面严肃的批判性思考,但是肯定有这样的艺术家。我们的艺术家有些已经合作了23年,在最开始与我们合作的时候也是很年轻,那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思考周围到底在发生什么。这20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的艺术家,现在依旧如此。

  《收藏·拍卖》:对艺术家的推广方式是怎样的?

  布朗:除了办群展、个展外,还会做大量的媒体宣传,包括网站、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的媒体。我们还会通过自己的一些关系来帮助艺术家宣传,比如刚刚结束的展览,有三个外国博物馆的朋友来看,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了一组王雷的作品,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博物馆的朋友也来看了。同时,我们也会向国外机构推荐艺术家,最近有两个艺术家被推荐去了澳大利亚和英国做驻地项目,澳大利亚向全世界招募艺术家去他们那里做关于环境问题的一个主题创作项目,韩情是第一个被接受的国际艺术家。我们会不断给红门艺术家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收藏·拍卖》:红门画廊的藏家群体有什么变化?

  布朗:2010年前大部分是国外的,现在大约40%是中国的。新藏家比较年轻、经验比较丰富、教育程度比较高的、视野比较开阔,他们现在有兴趣、精力、金钱去买艺术品。他们很了解艺术,会比较痛快地去决定,更有自信,更坚定。他们会去看艺术家还被谁收藏过,如果艺术家跟藏家信任的画廊合作挺久了的话,相信画廊会去做深入的推广宣传,他们会更愿意收藏。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

  《收藏·拍卖》:有人认为艺术家除了搞好创作以外,还需要去考虑人际关系。

  布朗:如果艺术家一开始就想要特别出名,画廊是很难跟他们合作的。跟我们合作的艺术家还是比较踏实一点,他们的成功不是靠社交途径。

  《收藏·拍卖》:中国现在大部分青年艺术家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布朗:缺少好的画廊去代理他们,他们自己定价比较高,这是一个问题。我们跟新的艺术家合作的时候,最开始定价不要特别高,不要过于频繁地提高价位,要靠积累。我们需要时间去为艺术家培养这个市场。

  《收藏·拍卖》:那跟您合作的时候,可以跟其他的画廊有合作吗?可以私下销售作品吗?

  布朗:不行。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跟一个好的画廊合作,否则难取得藏家的信任。

  中西青年艺术家生态

  2001年至今,红门画廊一直在做国外艺术家的驻地项目。据现在管理驻地项目的负责人Emma介绍,这个项目是非盈利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驻地艺术家找工作室或者雇请员工,帮他们结交中国艺术家或者一些他们想认识的人,帮他们每月做一次工作室开放日等。近两年,每年大约会有六七十位驻地艺术家,其中40%是取得了奖学金或者某些大型私人基金会、政府项目的赞助、推荐来的,其余的则是自费,或者靠家人、朋友资助。红门画廊根据艺术家的作品、背景、申请原因、目的等决定是否接受申请。记者采访了目前正在红门做驻地项目的3位国外艺术家,Julie Born Schwartz、Tristan Bawlow和Christian Schellenberger。 

  Tristan Bawlow是美国艺术家,目前在英国读研究生,因为想要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希望画廊限制自己的创作风格或者内容,所以还没有找画廊代理。为了维持生计,他也会做一些兼职工作。据他了解,在美国,一般政府会通过画廊来选择一些艺术家来扶持。

  Julie Born Schwartz是丹麦艺术家,目前也在英国学习,9月将会和一家伦敦的画廊合作,这个画廊很理解她,会给她足够的空间、时间去做研究,所以,她认为对青年艺术家来说,找到对的画廊很重要,画廊应该给艺术家更多的空间,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只考虑经济利益,互相信任很重要。“其实艺术家也不一定要和画廊合作,我们会得到一些奖学金和赞助费用,这次来到北京红门这个驻地项目也是得到了资助的。”她是今年6月份刚刚毕业,上学期间,也曾经兼职当老师,曾在艺术书店、博物馆礼品店做过兼职,每周工作20个小时,对这样的生活非常满意。她也会尽量申请一些资助,丹麦有很多这方面的政府资助,但是申请这种奖学金手续非常繁琐,需要艺术家先写申请介绍自己,计划拿到奖学金后会做什么。而且,政府资助一般是给予那些没有画廊支持的艺术家,Julie在英国学习的学费就是政府资助的。

  Christian Schellenberger来自柏林,“找到支持自己的画廊很重要,不管怎样,作品第一,艺术市场只是艺术的一部分,作品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是不能被买卖的。”Christian在莱比锡学习,得到了德国政府资助的奖学金,但是在金融危机后,政府减少了很多这方面的资助。其实这种奖学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有些好的艺术家可能不善于表达或者“推销”自己,不一定能申请到奖学金。其实很多时候得到政府资助的也是那些有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对于兼职,Christian觉得其实是很好的,可以暂时从艺术创作中跳出来,融入到社会中,和更多的人接触,从中获取一些灵感,不仅可以作为经济来源,也起到平衡生活的作用。据他了解,很多人会给别的艺术家做助理,做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兼职,不过在德国,得先在艺术事业上很成功才可以做教授。

  王水瑶现在在加拿大留学,加拿大的艺术市场没有美国或者英国那么成熟,她的老师曾告诉她,在加拿大只靠卖画来维持生计还是比较困难,大部分的艺术家都是在大学里兼职教书的。她的同学本科毕业后也很少继续学习或者搞纯美术,有一些从事教育,一些从事时尚行业,还有一些学习艺术心理治疗。如果很想在艺术方面有所发展,就会去美国留学,不过大部分加拿大人还是心态比较平和的,知足常乐。

  据Emma讲,虽然中国很注重人脉,其实“关系”在国外也非常的重要,这并非中国特色。尤其是国外现在机会很少,资源非常有限。Tristan认为,从学校开始,周围的大环境是建立关系的基础,艺术家会通过旅行、参加驻地项目、参观展览、社交媒体等方式,去建立关系。Christian补充到,其实还有些人的父母,或者父母的朋友是艺术家,这就是与生俱来的关系。 

  虽然中国的大部分青年艺术家生存艰难,但目前的销售渠道比较多,真正画得好的似乎并不用太担心生计。记者采访了几个市场表现还不错的年轻艺术家,也许正是因为不愁卖,所以他们的心态还是很平和的。比如“青年艺术100”出道的张哲溢,不久前在凤凰艺都做了个展,3月份在红门画廊与另一位艺术家做了一个联展,当时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挑走了大部分作品,虽然两个展的反响挺好,但是目前还未考虑画廊代理。他很享受目前的这种自由创作的方式和感觉,除了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画画,看到长得漂亮的菜就先画再吃,有展览机会就参加。

  更多内容请关注《收藏·拍卖》2014年9月刊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