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总体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自2005年系统化的非遗保护工作开展至今,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非遗科科长徐晓辉介绍,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在发展经济,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建立了以“政府支持、专家指导、社会参与,自我保护”四位一体的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尤其是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学校教育相结合,营造社会化传承环境,探索出了一条社会化传承的道路。
第一,政府支持。
在政府支持方面,实际上从非遗保护这项工作甫一开始,西城区政府就非常重视,建立了以区主管区长牵头的领导小组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资金支持方面,西城区早在2005年就设立了非遗保护工作专项资金,保障非遗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当时非遗保护工作还只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部分,还没有单独分离出来,但却早有专项资金来开展非遗保护的相关工作。
在机构建设方面,政府也花费了大力气。西城区文化委员会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科,这是北京市各区县首个在区县文化部门设立的非遗保护专业科室,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在此基础上,于2013年文化遗产日之际,西城区又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也是目前各区县设立的首家非遗保护中心。虽然各区县有其相应的保护中心,但这些保护中心并不是独立的事业单位,是建立在各个区县文化馆或是博物馆下的一个部门,而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建制参照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化局下设非遗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独立的事业单位,与西城区的文化馆和博物馆是平级的事业单位,目前中心有7个编制。
在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府的支持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专家指导。
在专家指导方面,从2005年非遗保护开展之始,西城区就非常重视专家资源的利用。非遗项目的普查、申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利用了相关专家资源,力求将非遗保护工作做的更好、更专业。专家在这方面也出了很大力气。
未来西城区还计划成立非遗保护工作协会,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共同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向前开展。
第三,社会参与。
在促进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方面,西城区做了许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西城区文化委发现许多非遗项目仍然依靠家传或者师带徒的方式传承,这种传承更多局限于传承体系内部技艺的延续,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不应仅仅局限于内循环,还应具有辐射效应。为了扩大非遗辐射面、丰富非遗传承方式、拓展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渠道,西城区提出了非遗“社会化传承”的概念,只有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项目,广泛参与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之中,只有在社会大环境里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化传承氛围,才能发现和培育更多、更好的非遗传人,才能让非遗传承可持续,而社会化传承的突破点就是在学校、在社区。因此西城区提出了“非遗服务进社区”、“非遗传承进校园”的“非遗双进”工作理念。
第四,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即非遗传承人和项目申报单位需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非遗传承人和项目申报单位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应尽义务。
责任编辑:八宝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