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建中
“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竹子所彰显出的文化内涵历来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由于竹子的生长形态和特点,很适合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而且运用书法的笔意来挥写,更能得到竹子的潇洒之姿和内在的骨格,各种枝干、叶子的点染穿插,各具风姿,画竹成为了历代艺术家表达其思想情感的精神寄托,画家陈孝初笔下的竹子有的彰显出了君子般的潇洒气度,有的抒发出了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顽强意志,有的还直抒出了艺术家宽广的胸怀。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四君子”“岁寒三友”都是文人墨客托志于竹、咏竹、乐竹的体现。
中国花鸟画讲究情趣,如何在以竹画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表达出新意,对陈孝初老师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国画艺术发展到一定地步考验的不是艺术家的笔墨功夫,而更多的是考验艺术家自身文化内涵的高度和境界。笔墨所传达出的作品意境不但有对其书法功力的直接考验,还有对艺术家学养深厚程度的直接考验。中国画发展至今已经熏陶出了审美观更高也更加挑剔的欣赏者。艺术作品传达的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一种宣泄,作品境界的高低能直接引起欣赏者的不同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石涛、郑板桥画竹,已达到了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想再有所突破必须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能操古法于手中,出新意于笔下,不囿于古人,不媚于时尚,借物言志,利用竹子所具有的品格和特质,传递出正能量,发挥艺术作品良好的社会效益,着力追求真善美,大力弘扬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陈孝初的竹画中蕴含着传统的文人气质与精神,胸中成竹之神气,能于遒劲中见姿媚,纵横外见洒脱,再借鉴焦点透视法,“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配以云石为前景作为氛围烘托,从而使竹子顽强的生长个性变得更加自然鲜活,令方寸间的画幅,透出种种臻妙来。画由心生,随心所欲,达到艺术家自己心灵的顿悟,令观赏者产生共鸣。
墨竹画想要达到雅俗共赏已属不易,但其还追求曲高和寡的艺术境界。师法传统、师法自然之竹又创造于当下,现在的创新继而又成为后人的传统,墨竹的黑白变换无穷,意蕴万千,常常令艺术家自身都沉醉其中。陈先生不是为画竹而画竹,是为了画而画竹,竹叶的层次感,用笔毛、涩的感觉令竹叶更加生动形象,令竹节拙而劲,疏竹老而活,所有这一切都来源于艺术家捕捉生活的深度。意从笔先,月下竹影婆娑,叶片飒飒作响;池边疏影斜横,用自然来表现竹子的境界,“意境”其生活中美好高雅的竹趣,用感受来描绘真实的感觉,用画笔来谱写墨竹的华章,故陈孝初先生的墨竹画写意而不繁琐,复杂而不杂乱,简约而不简单,随意而不刻意,形神兼备,大受藏家喜爱,衷心祝愿陈先生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