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建中
骏马的千古嘶鸣,过口的百代歌吟,牧铃的祖辈传响,构成了辽宁大地悠久的史诗,描述着辽河平原往昔的壮美。
今天,文化艺术的大发展为这首壮美的史诗展开了一道21世纪的风景。
金石,辽宁生人,善画牛。从周易学来看,金石长相敦厚但不失睿智,诚恳而不失友善,与其笔下牛的良好品质相得益彰。金石画牛气韵生动,形神兼备。《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观金石画牛同样也能感受到国画那迷人的魅力和作品所传递出的那种意犹未尽的思绪。
中国农耕文化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牛的相伴,牛的力气大,性格温顺,耕作任劳任怨,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比喻为如鲁迅笔下的“孺子牛”只愿劳作,不求索取。牛又是十二生肖之一,肯吃苦、又有很多积极向上的成语为其辅佐赞誉,因此牛也成为古今画家笔下的主题,从中唐的韩滉到近现代的李可染先生,都用笔下生辉的绘画技艺诠释了牛的特性。金石画牛也是源自于儿时的喜爱,牛慢慢的步伐健壮有力,给人以力量和启迪。
金石以前曾画工笔,现多为写意。寰宇之中,物物都有一种“意”,写形易而得意难,意从心生,心生成迹,迹与心和。同是一头牛,画者无数,牛同而意殊。金石画牛更注意从实际生活中去深入观察牛的动态、神情和习性,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金石所画的画面中背景古木参天,前景小草葱葱,牧童坐于牛身扭头回望远方似在呼朋唤友,而两头牛目光轻触、窃窃私语,显然已是饱后闲聊。整幅作品,静谧中万千动感,动感中无限静谧,动静相得益彰,传情达意,令观者似孩友般置身其中,沉浸于回味美好欢乐的童年,进而喜其佳作,视为珍品,不忍相赠于他人。
艺无止境,相对于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是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一切艺术家个体差异的永恒追求,画如其人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自我完善的坚实基础。希望金石先生在先艺品而人品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以前他将正在角斗着的牛眼睛画成红色(因为斗的两眼充血),或者在牧童牧放着的牛眼里画上牧童的影像,这些都出于他对牛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戴嵩能表现牛群在野外草地上放牧时的各种动态,所以画史上认为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