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专电 建于北周时期的燃灯佛舍利塔,矗立在“三教合一”的建筑群内,其200米外便是京杭大运河,塔影垂映河心。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通州曾是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和水路都会。如今,千余年过去,北运河、三教庙、燃灯塔,三者依然是京城通州的标志景观。
三教庙包括儒家文庙、道教紫清宫和佛教佑胜教寺。燃灯佛舍利塔,每层每面每根椽子下都悬挂一枚铜铃,古代运河上的船员看到此塔时,就知晓已经到京师。
浩荡千公里的中国大运河,贯穿南北、贯穿古今,两岸沿线留下丰厚历史文化遗存。这些千年文物,现在还好吗?
中国大运河沿岸入列世遗的各类遗产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南、江苏、浙江等8个省市,遗产类型不仅有闸、堤、桥等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等配套和管理设施,也包括与运河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河南省入列世遗的有7项运河遗产,如通济渠商丘南关段等。考古人员在通济渠商丘南关段发掘出城市“河市”区河岸。“考古清理出大量的建筑砖、瓦,有的砖瓦碎片层层叠压,出土的青瓷、白瓷、黑瓷等陶瓷器,来自全国各个窑口,表明唐宋时期宋城南汴河两岸建筑密集,全国各地的大量物资在此集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海旺说。
隋代的回洛仓和黎阳仓、唐代的含嘉仓,运河沿河许多曾沉睡千年的粮仓,考古发掘出来后,向世人展示着隋唐大运河曾有的繁荣发展。
天津境内列入世遗的运河部分被称作“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十四仓是其中重要遗址点,它是元大都外围最大粮食仓储基地,共有14座仓库。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阳说,据监测十四仓遗址拥有大量文物,目前已整体原地封存,下一步等技术进一步成熟时就要考古发掘了。此外,运河沿线还有众多沉船,但轻易不进行主动发掘。
天津运河沿岸,九宣闸旁,清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修建九宣闸的碑文仍然伫立,保存完好;石家大院旁的南运河段清澈见底,水面较宽,游客在河边散步,怡然自得。
大运河还是一个活态文化遗产,山东济宁以南的河道仍在通航。资料显示,目前大运河每年的吞吐量相当于4条京沪线,还有一些河道转变为景观河、灌溉河、排涝河。
曾经,推土机、挖掘机开进运河岸的宋元粮仓仓基遗址,进行商业楼盘开发;一些地方运河断流、淤塞、污染,甚至了无踪迹,大运河面临重重危机。
8年前,大运河因为申遗而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各地开展了清理、整顿、修复、疏通以及抢救性考古发掘与保护等一系列繁杂而艰巨的工作,不仅使运河河道重现历史风貌,也使一度“消失”的众多运河遗产重见天日。
申遗,不仅唤醒了众多千年文物,也唤醒了大运河沿线1.7亿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各地或从环境整治着手,或将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建设相结合,将运河遗产变成民众宜业宜居的美好家园。
“上下班经过大运河,在运河公园或岸边绿地晨练,晚饭后在这里散步、休闲……大运河就活在你身边,就是运河人家生活的一部分。”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说。(记者桂娟、李鲲、关桂峰、冯源、郑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