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新水墨”渐渐成了艺术市场的香饽饽,各大画廊争相办新水墨艺术展,拍卖公司也纷纷开启新水墨专场,就连各大艺博会上,徐累、李津、武艺等几位新水墨代表人物的作品也在短时间内就能被抢购一空。一时间新水墨风头正劲,真可谓千年的媳妇熬成婆。
这股新水墨热潮并没有止于国内,国外的拍卖巨头和重要的博物馆早早就嗅到了新水墨的“香气”。早在去年3月,苏富比在纽约举办“水墨:中国当代水墨展售会”,而大英博物馆也举办了“现代中国水墨画展”。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新水墨犹如一针强心剂,成为了国内外画廊、拍卖行和藏家们争先恐后追逐的对象。而随之水涨船高的不仅仅是新水墨的价格,就连国人的民族文化自信也捎带手爆棚起来。这其中起哄架秧子的人必然不在少数,但是何为新水墨,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目前,市场上普遍把当代水墨、实验水墨、观念水墨、数字水墨,甚至新文人画都框定在新水墨领域,除了传统的书画形式,还包容了装置、影像、新媒体等艺术形式。早在新水墨刚刚崛起时,笔者就曾向潘公凯请教“水墨的当代性”,当时潘公凯给出的答案是,当代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很多角度都可以体现,比如说可以改变材料、语言、笔墨方法、结构、尺幅、大小。他还表示,水墨的底线就是一定要用毛笔、墨和宣纸,“如果连这三样都变了,那就不是画水墨画了,画家搞不好是要改行了。”而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所谓新水墨也的确保留了这种“底线”,却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上向西方靠近,让水墨画融入表现主义,用水墨表现当代生活,甚至用拼贴的方式,用毛笔、墨和宣纸捣鼓新花样。
的确,当传统水墨的成就很难超越时,画家们不得不自己主动去寻求突破。在传统水墨中寻找新方向,踏着西方成功的道路,以新方法、新思维开拓新路径,延续中国传统的艺术生命,这恐怕是很多艺术家积极探索新水墨的动力所在。而从宏观上来说,新水墨不但迎合了文化民族主义的情绪,也顺应了回归传统的时尚潮流。但是不可否认,在市场的推动甚至概念炒作下,很多新水墨画家开始一味地迎合市场,背离了传统水墨的创作初衷,也忽略了应有的文化取向,而大量的藏家和资金一时快速地涌向新水墨,势必造成“疯炒”现象和大量的市场泡沫。由此可见,新水墨的出现,从创新的角度当然是好的尝试,但是已被“过度消费”的新水墨能否健康发展,达到传统水墨的艺术高度,甚至能否在艺术史上“留名”,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