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孔繁静      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讨论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这不是新的话题,然而却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于中国画“与世界接轨”,画界有着各种争议。在我所读的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尽管民族性的艺术内容与表现形式是一个美术家安身立命的根基,但要使作品真正拥有‘跨文化’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就必须在内容与形式上与世界接轨。”我反复把文章看了多遍,推测这里所说的“跨文化”可能是中国绘画应有西方绘画元素的意思。      我的观点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标志,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它在传统中突破、在传统中发展,这种发展是不可能发生突变的。西方抽象派借鉴了中国画的写意方式,但并没有动摇他们本国的主体绘画方向。我们也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的画家把油画、水粉画等改变为中国画的内容与形式,而只是某些画家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画有所借鉴。      我从事绘画创作几十年,可以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我认为,中国画家应坚守中国画底线,把中国画传承好,让它永远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动摇,也不能动摇;一旦改变,中国画将不能称为“中国画”。      在我的理解中,中国画内容的特点是将意识融入物象中,而其形式特点是用“似与不似”的物象体现意识。中国画虽然提倡创新和发展,但它也呼吁尊重传统,追求笔墨语言的深度。而现今,有些画家只要牵涉到创新、发展,就把西画模式或者与中国画不沾边的画种的一些所谓“技法”嫁接到中国画上,作出来的画既没有笔墨功力,也失去了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并且缺乏民族特色。这么发展下去,很容易将中国画引向歧途,也很容易使画家自身迷失方向。      我们知道,对于文化艺术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康有为曾说:“周游全球,敢说世界绘画的高峰在中国,在宋代。”毕加索曾说:“中国画真神奇。齐白石画水中的鱼,没有一点颜色,用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画迹!有些画看上去一无所有,其实却包含着一切。中国艺术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之所以博得如此高的赞誉,就在于它们把笔墨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写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把时代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      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及不断创新,中国画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和哲学智慧的综合体系。画家和观赏者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身处世外桃源般的高雅、宁静、悠然。      在世界渐渐形成“地球村”的新形势下,中国画家首先应考虑怎样在传统基础上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特点,把中国画的本质和精神渗透到国际上,影响全世界,而不能让西方绘画把中国画吞没。      但是,“与世界接轨”“形成国际影响”并不是用西方绘画改造中国画,并不是作品中含有西方绘画元素就是“国际化”,而是应该有突出的中国画元素、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在这个前提下,把中国画推向世界、让中国画影响世界才是正确的思路。      世界理解、接受中国画吗?我想大多数外国人是不理解、不接受的。他们并没有像我们把西方绘画搬入课堂一样对中国画那么崇拜。中国画从笔到墨、从点到线再到面、从客观物象之“第一自然”到中国画画家创作出的“第二自然”,都有其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特色。中国画以笔、墨、纸、砚作为表现工具所创造出的美术史出现过若干座高峰和许多次辉煌。我们是否认真考虑过将这熠熠生辉的课程在西方的美术课堂上进行渗透和讲解?我想,徐悲鸿先生在世时,一定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今,我们不能因为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语言不通、需要“与世界接轨”就急着向西画靠拢、急于改变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甚至几乎用西画代替中国画,让它堂而皇之地进入全国性中国画展览的殿堂。      中国画是精神世界的体现,是饱含哲学和智慧的。它与西方绘画是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而中国画的笔墨、气韵、意境、格调是西方绘画难以达到的。要保持这一点,需要以传统为根基。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都重视传统、坚守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绘画风格,并使之成为新的传统。同时代王蒙的解索皴、牛毛皴都是在前人短披麻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清“四王”属于当时的“正统派”。他们深入研究传统,笔笔讲究前人笔墨法度,创造出中国画的又一高峰。清石涛属于“自我派”。但当我们分析他的笔法时,会发现他是潜心研究了前人的绘画传统,并从中悉心变化而来的。现代的黄宾虹算得上大师级画家,将笔墨运用得出神入化,而他不也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吗?中国画发展到现在,我们要将之推向“地球村”,为什么就不能继续走同样的道路呢?      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画的大特征。将中国画传承下去,把它再次推向高峰,是当代画家不可推卸的责任。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师对中西绘画作了深入、系统、科学的比较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们既是一流的画家,也是一流的理论家。而他们在中国画创作上无一不是立足传统,并在不同程度上汲取西画营养的。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并没有改变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却把中国画推向了更高层次。      西方绘画讲究造型、光感和自然科学。而中国画将之上升到意识层面,上升到精神高度,其笔墨的运用和气韵、格调的营造等都具有相当的难度,是光感和透视无法取代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画的黑与白、虚与实与老庄思想紧密联系,“似与不似”的物象之中体现着无限的哲学理念。中国画最后展现的是文化底蕴、艺术修养、生活素养,它的最高层次是画意境、画境界。而这一切,都是西画难以企及的。因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改变它的内容与形式,甚至用其他画种取代它?      中国画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理开始产生和发展,至今依然闪烁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不仅不能丢失中国画传统,而且要将之传承下去,力争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发展和突破。      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我认为,“只有改造中国画才能与西方接轨”这句话不准确,“只有改造中国画才能进入国际化,适应地球村”也是不准确的。严格地说,“怎样让西方了解中国画”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地球村”时代,为了推动中国画向国际化发展,画家要担当起宣传中国画的责任,美术理论家也要将中国画理论推向世界,同时配合画家向世界各国展示优秀的中国画。   孔繁静 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讨论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这不是新的话题,然而却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于中国画“与世界接轨”,画界有着各种争议。在我所读的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尽管民族性的艺术内容与表现形式是一个美术家安身立命的根基,但要使作品真正拥有‘跨文化’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就必须在内容与形式上与世界接轨。”我反复把文章看了多遍,推测这里所说的“跨文化”可能是中国绘画应有西方绘画元素的意思。 我的观点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标志,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它在传统中突破、在传统中发展,这种发展是不可能发生突变的。西方抽象派借鉴了中国画的写意方式,但并没有动摇他们本国的主体绘画方向。我们也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的画家把油画、水粉画等改变为中国画的内容与形式,而只是某些画家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画有所借鉴。 我从事绘画创作几十年,可以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我认为,中国画家应坚守中国画底线,把中国画传承好,让它永远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动摇,也不能动摇;一旦改变,中国画将不能称为“中国画”。 在我的理解中,中国画内容的特点是将意识融入物象中,而其形式特点是用“似与不似”的物象体现意识。中国画虽然提倡创新和发展,但它也呼吁尊重传统,追求笔墨语言的深度。而现今,有些画家只要牵涉到创新、发展,就把西画模式或者与中国画不沾边的画种的一些所谓“技法”嫁接到中国画上,作出来的画既没有笔墨功力,也失去了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并且缺乏民族特色。这么发展下去,很容易将中国画引向歧途,也很容易使画家自身迷失方向。 我们知道,对于文化艺术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康有为曾说:“周游全球,敢说世界绘画的高峰在中国,在宋代。”毕加索曾说:“中国画真神奇。齐白石画水中的鱼,没有一点颜色,用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画迹!有些画看上去一无所有,其实却包含着一切。中国艺术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之所以博得如此高的赞誉,就在于它们把笔墨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写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把时代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 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及不断创新,中国画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和哲学智慧的综合体系。画家和观赏者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身处世外桃源般的高雅、宁静、悠然。 在世界渐渐形成“地球村”的新形势下,中国画家首先应考虑怎样在传统基础上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特点,把中国画的本质和精神渗透到国际上,影响全世界,而不能让西方绘画把中国画吞没。 但是,“与世界接轨”“形成国际影响”并不是用西方绘画改造中国画,并不是作品中含有西方绘画元素就是“国际化”,而是应该有突出的中国画元素、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在这个前提下,把中国画推向世界、让中国画影响世界才是正确的思路。 世界理解、接受中国画吗?我想大多数外国人是不理解、不接受的。他们并没有像我们把西方绘画搬入课堂一样对中国画那么崇拜。中国画从笔到墨、从点到线再到面、从客观物象之“第一自然”到中国画画家创作出的“第二自然”,都有其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特色。中国画以笔、墨、纸、砚作为表现工具所创造出的美术史出现过若干座高峰和许多次辉煌。我们是否认真考虑过将这熠熠生辉的课程在西方的美术课堂上进行渗透和讲解?我想,徐悲鸿先生在世时,一定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今,我们不能因为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语言不通、需要“与世界接轨”就急着向西画靠拢、急于改变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甚至几乎用西画代替中国画,让它堂而皇之地进入全国性中国画展览的殿堂。 中国画是精神世界的体现,是饱含哲学和智慧的。它与西方绘画是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而中国画的笔墨、气韵、意境、格调是西方绘画难以达到的。要保持这一点,需要以传统为根基。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都重视传统、坚守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绘画风格,并使之成为新的传统。同时代王蒙的解索皴、牛毛皴都是在前人短披麻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清“四王”属于当时的“正统派”。他们深入研究传统,笔笔讲究前人笔墨法度,创造出中国画的又一高峰。清石涛属于“自我派”。但当我们分析他的笔法时,会发现他是潜心研究了前人的绘画传统,并从中悉心变化而来的。现代的黄宾虹算得上大师级画家,将笔墨运用得出神入化,而他不也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吗?中国画发展到现在,我们要将之推向“地球村”,为什么就不能继续走同样的道路呢? 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画的大特征。将中国画传承下去,把它再次推向高峰,是当代画家不可推卸的责任。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师对中西绘画作了深入、系统、科学的比较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们既是一流的画家,也是一流的理论家。而他们在中国画创作上无一不是立足传统,并在不同程度上汲取西画营养的。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并没有改变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却把中国画推向了更高层次。 西方绘画讲究造型、光感和自然科学。而中国画将之上升到意识层面,上升到精神高度,其笔墨的运用和气韵、格调的营造等都具有相当的难度,是光感和透视无法取代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画的黑与白、虚与实与老庄思想紧密联系,“似与不似”的物象之中体现着无限的哲学理念。中国画最后展现的是文化底蕴、艺术修养、生活素养,它的最高层次是画意境、画境界。而这一切,都是西画难以企及的。因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改变它的内容与形式,甚至用其他画种取代它? 中国画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理开始产生和发展,至今依然闪烁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不仅不能丢失中国画传统,而且要将之传承下去,力争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发展和突破。 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我认为,“只有改造中国画才能与西方接轨”这句话不准确,“只有改造中国画才能进入国际化,适应地球村”也是不准确的。严格地说,“怎样让西方了解中国画”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地球村”时代,为了推动中国画向国际化发展,画家要担当起宣传中国画的责任,美术理论家也要将中国画理论推向世界,同时配合画家向世界各国展示优秀的中国画。 李苦禅作品《双鹤图》 李苦禅作品《双鹤图》 齐白石《 虾与蟹》 齐白石《 虾与蟹》 林风眠作品《晚照秋山》林风眠作品《晚照秋山》 林风眠作品 《秋鹭》林风眠作品 《秋鹭》

  孔繁静

  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讨论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这不是新的话题,然而却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于中国画“与世界接轨”,画界有着各种争议。在我所读的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尽管民族性的艺术内容与表现形式是一个美术家安身立命的根基,但要使作品真正拥有‘跨文化’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就必须在内容与形式上与世界接轨。”我反复把文章看了多遍,推测这里所说的“跨文化”可能是中国绘画应有西方绘画元素的意思。

  我的观点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标志,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承。它在传统中突破、在传统中发展,这种发展是不可能发生突变的。西方抽象派借鉴了中国画的写意方式,但并没有动摇他们本国的主体绘画方向。我们也没有听说哪个国家的画家把油画、水粉画等改变为中国画的内容与形式,而只是某些画家的绘画风格对中国画有所借鉴。

  我从事绘画创作几十年,可以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我认为,中国画家应坚守中国画底线,把中国画传承好,让它永远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不可动摇,也不能动摇;一旦改变,中国画将不能称为“中国画”。

  在我的理解中,中国画内容的特点是将意识融入物象中,而其形式特点是用“似与不似”的物象体现意识。中国画虽然提倡创新和发展,但它也呼吁尊重传统,追求笔墨语言的深度。而现今,有些画家只要牵涉到创新、发展,就把西画模式或者与中国画不沾边的画种的一些所谓“技法”嫁接到中国画上,作出来的画既没有笔墨功力,也失去了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并且缺乏民族特色。这么发展下去,很容易将中国画引向歧途,也很容易使画家自身迷失方向。

  我们知道,对于文化艺术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康有为曾说:“周游全球,敢说世界绘画的高峰在中国,在宋代。”毕加索曾说:“中国画真神奇。齐白石画水中的鱼,没有一点颜色,用一根线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真是了不起的画迹!有些画看上去一无所有,其实却包含着一切。中国艺术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之所以博得如此高的赞誉,就在于它们把笔墨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写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把时代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

  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及不断创新,中国画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和哲学智慧的综合体系。画家和观赏者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身处世外桃源般的高雅、宁静、悠然。

  在世界渐渐形成“地球村”的新形势下,中国画家首先应考虑怎样在传统基础上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特点,把中国画的本质和精神渗透到国际上,影响全世界,而不能让西方绘画把中国画吞没。

  但是,“与世界接轨”“形成国际影响”并不是用西方绘画改造中国画,并不是作品中含有西方绘画元素就是“国际化”,而是应该有突出的中国画元素、强烈的民族意识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在这个前提下,把中国画推向世界、让中国画影响世界才是正确的思路。

  世界理解、接受中国画吗?我想大多数外国人是不理解、不接受的。他们并没有像我们把西方绘画搬入课堂一样对中国画那么崇拜。中国画从笔到墨、从点到线再到面、从客观物象之“第一自然”到中国画画家创作出的“第二自然”,都有其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特色。中国画以笔、墨、纸、砚作为表现工具所创造出的美术史出现过若干座高峰和许多次辉煌。我们是否认真考虑过将这熠熠生辉的课程在西方的美术课堂上进行渗透和讲解?我想,徐悲鸿先生在世时,一定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今,我们不能因为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语言不通、需要“与世界接轨”就急着向西画靠拢、急于改变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甚至几乎用西画代替中国画,让它堂而皇之地进入全国性中国画展览的殿堂。

  中国画是精神世界的体现,是饱含哲学和智慧的。它与西方绘画是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而中国画的笔墨、气韵、意境、格调是西方绘画难以达到的。要保持这一点,需要以传统为根基。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都重视传统、坚守传统,在传统基础上创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绘画风格,并使之成为新的传统。同时代王蒙的解索皴、牛毛皴都是在前人短披麻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清“四王”属于当时的“正统派”。他们深入研究传统,笔笔讲究前人笔墨法度,创造出中国画的又一高峰。清石涛属于“自我派”。但当我们分析他的笔法时,会发现他是潜心研究了前人的绘画传统,并从中悉心变化而来的。现代的黄宾虹算得上大师级画家,将笔墨运用得出神入化,而他不也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吗?中国画发展到现在,我们要将之推向“地球村”,为什么就不能继续走同样的道路呢?

  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画的大特征。将中国画传承下去,把它再次推向高峰,是当代画家不可推卸的责任。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师对中西绘画作了深入、系统、科学的比较和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们既是一流的画家,也是一流的理论家。而他们在中国画创作上无一不是立足传统,并在不同程度上汲取西画营养的。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并没有改变中国画的内容和形式,却把中国画推向了更高层次。

  西方绘画讲究造型、光感和自然科学。而中国画将之上升到意识层面,上升到精神高度,其笔墨的运用和气韵、格调的营造等都具有相当的难度,是光感和透视无法取代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画的黑与白、虚与实与老庄思想紧密联系,“似与不似”的物象之中体现着无限的哲学理念。中国画最后展现的是文化底蕴、艺术修养、生活素养,它的最高层次是画意境、画境界。而这一切,都是西画难以企及的。因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改变它的内容与形式,甚至用其他画种取代它?

  中国画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理开始产生和发展,至今依然闪烁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不仅不能丢失中国画传统,而且要将之传承下去,力争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发展和突破。

  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我认为,“只有改造中国画才能与西方接轨”这句话不准确,“只有改造中国画才能进入国际化,适应地球村”也是不准确的。严格地说,“怎样让西方了解中国画”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地球村”时代,为了推动中国画向国际化发展,画家要担当起宣传中国画的责任,美术理论家也要将中国画理论推向世界,同时配合画家向世界各国展示优秀的中国画。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