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建筑,价值混乱,缺乏文化,成了广告、商品和炫富的工具。”昨天,在东南大学举办的《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认为,当下的中国建筑有三大困扰:价值判断失衡、商业气息太浓,各大城市的建筑崇洋媚外,受领导决策的影响较大。(1月7日,现代快报)
山寨建筑在中国数目众多,从“秋裤楼”到“马桶盖”,近年来,奇怪的建筑不断在各地涌现。一些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看似是各个城市的“建筑地标”,实则是权力之手干预设计的“权势地标”。中国山寨建筑泛滥成灾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危害也十分明显,一是制约了建筑物设计风格的发展创新,二是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三是浪费了大量人、财、物等资源。
山寨建筑的成因多元,在这些山寨建筑的背后,存在有艺术家缺乏创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过度影响,中华文化传承上的多元成因。但其中领导干部的权力不当干预同样不容忽视。但凡每一座山寨建筑背后,几乎都不乏一只张牙舞爪的权力之手在指手画脚。究其成因,在于少数领导干部将建筑物视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人为的对这些建筑物指手画脚。如此这般,建筑物不过成为领导干部思想的外在成形品,设计师不幸沦为领导干部的傀儡。
建筑物是作为艺术的一种形态,而艺术据柏拉图的定义,为人类最纯粹理念的表出。据康德的美学论断,一件完美艺术品的形成,一是需要难能可贵的艺术创造力,二是对于事物所具有的深邃洞察力,三是需要长期的创作经验积累。而这三者,一般的领导干部又具备几个?
如何遏制领导干部对于建筑的权力干预?一来需要领导干部明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当然不是搞艺术设计,而是要把更多精力用来更好的服务人民;二来则需要广大的建筑设计师提升创新能力,设计出既能体现中华文化传统精髓,又具有崭新时代风貌的建筑物。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广大设计师秉持高尚的职业道德,勇敢追寻美学真谛,努力寻求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统一。(长江网 郭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