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平:书法是以文化为底蕴写照本心的艺术
——段俊平先生访谈录
记者:有句对您作品的评论,我记得是“自然之美“,您对此怎么看?
段俊平:这是莫言先生对我书法给的评论,他们比较喜欢我的书法,认为我的书法有自然之美,我本人不是走现代化书法路子的,比较追求自然还有和谐的风格,用道家说法,大概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路子。汉字的起源就是祖先对自然与人的本质的心灵观照的自然产物,汉字也就是源于自然的象形文字,所以我坚持认为,自然美是书法美的根本特征。所以不能刻意强求技法,书法写照的是你自己的心,才能做到本真。自然美,来自于书法作品的真率,它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庚肩吾的《书品》提出书法作品要符合“天然”之美,也就是这个道理。
段俊平先生与莫言先生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段俊平书法作品 《杜甫—八阵图》 2015年自然之美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书法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书法中一定是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的,一幅能打动人心、有收藏价值的书法作品,是因为字里行间蕴含着充沛的感情,喜怒哀乐都非常鲜明。所以我们欣赏名家书作,纵使相隔千年、万水千山,我们依然能隔着时空的距离,遥想创作者挥笔时的情景,产生心灵共鸣。书写者和欣赏者通过客观作品主体,实现情感的共通和思想上的共鸣,也就是”书,心画也“的真正涵义,这也是“自然之美”的另一层面。
记者:段老师,您有许多“禅意书法”方面的作品,那么您对禅宗与书法的关系是如何看的?
段俊平: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朵根植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花,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精神、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又离不开其民族所信仰的哲学宗教。自佛教传入中国,与本地的哲学思想互相碰撞、互相融合而形成禅宗后,禅宗思想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之一,所以中国的书法、绘画都受其影响,诞生了很多流派。古代称这一流派叫”性灵“派。我写禅意书法,取的是禅宗“真意”,并不在于书写的形式和技法,而是注重这里面的“意境”。
至于禅宗和书法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书法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沉淀累积下了丰富的内涵,古人也在每天的把笔搦管中培养出对于线条的高度敏感,下笔的每一个笔画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表现着内心的起伏轨迹,其崇尚心与性的流露与禅门的“本性是佛”和“了悟”在本质上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释道对艺术的影响并非来自于对艺术的肯定,而是来自它们非理性的思维方式与艺术创作的某些共通。禅学与书法之间存在一种独特的“默契”,禅宗为书法另外拓展出一个创作主题,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书法的审美风格,启发了书法的创作灵感,简而言之,开辟了新的艺术领域和审美情操。这里我举个例子,我们中国文化本身就讲究“留白”,对吧?禅宗一出,这种留白在意蕴之外,就额外多出一种甘于苦寂、超脱世俗的宗教气氛,并且一些短小的偈语凭借禅宗讲究的“顿悟”,创造出“当头棒喝”的艺术效果,点画之间,教人有看破“空”与“色”的感悟,这是本土的其他宗教,譬如说道教,所尤其缺少的。
段俊平书法作品 《贾岛—寻隐者不遇》2015年记者:您认为禅意书法的意义在何处呢?
段俊平:禅意书法只是书法的一个分支,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意义首先就在于历史传承,从唐末起,就是禅宗盛行,文人参禅的高峰时期,一直到宋代,这种超然物外、智慧妙音运于笔端,两人默默无语却能观书一笑,甚至彼此远隔千里,可以以书法共同参禅,凡此种种,禅意风雅,都不少见。黄庭坚就曾经到黄龙派嫡传弟子晦堂祖心禅师门下参禅学法,所以他留下了很多以禅喻书的文字记录,比如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觉前所作太露锋芒”,这个“忽得”就是禅家所说的顿悟。
第二个要谈到的意义,就要从古代拉回来,回到现实、现在、现今社会,有个说法叫“书坛热”,它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浮躁功利的事情,商业社会嘛,可以理解,但是艺术,本来不应该掺入太多世俗的东西。掺进去了,不捞出来,不澄清,艺术就不纯粹、境界就上不去。佛家思想,就有这么个“过滤、澄清”的作用。我也写道家书法、还写儒家书法,不过都不如禅意书法在浮躁红尘里面的这个作用,用佛家的说法,可以叫“断清净”,禅宗注重内在本性发觉,但不是形式刺激,所以更适合现在社会的缺憾,某种程度上可以纠正这种浮躁。
对于佛门中人而言,书法是修禅的一种方式;于普通人而言,入禅则是书法的一种内在追求。回到上个问题说一句,禅宗的哲学精神对书法的影响实际上等同于对心灵的净化,是非常珍贵的。
记者:我们都知道您国学造诣深厚,儒释道都有涉猎,所以您觉得个人的文化底蕴对书法创作是否有影响?
段俊平:当然。中国的书法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它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离不开深厚的东方文化土壤,在东方文化体系中自成一体,所以它的母体——也就是中国文化,对它有非常关键的影响。直白地说,你能想象书法家写错别字吗?必须要有文化基础和底蕴,有这个积累,才能在此之上更进一步地追求艺术造诣。
古代孩子从小要习六艺,都是什么呢?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样,是古代读书人要学习的最基本的东西,比之现代社会,就是一门基础课,这里“书”不是书法,它包括“认字”和“书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书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后来有很多名人以学说来注释、解读书法,譬如蔡邑用阴阳学释读书法,孙过庭用“和而不同”求之义理,黄庭坚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等等,都成为书法艺术中颇具指导性和可学性的理论。所以说,书法算得上是国学沃土上开放的一株奇葩,它的根在国学,它的营养靠的是国学的液汁,它的花朵,则辉耀着国学的神采。没有国学文化,书法就是无根之木。没有文化底蕴,书法家不过是个笔墨匠人而已。
记者:回顾多年的书法创作生涯,您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段俊平:我的感悟很简单,其实这也是大部分艺术的核心,那就是书法艺术,最终追求的是个“美”字。书法艺术的美当然在于线条,在于笔意,在于意境,在于生动,气韵生动则书法字字如有呼吸,布局得当则错落别有深致。但除此之外,书法艺术的美不只停留在书法形式上,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形式反映出书者个人的情趣、性格、学识、人品、艺术思想和时代精神。
更进一步地说,天然生成和精心雕琢,都是美的,所以自然美和人后天的心灵的抒情美,都是书法美很重要的组成形式,真正的上乘书法家,就可以说“书品即人品”,“观字知人”,通过他的作品就能读出他的水平、志趣、胸怀等等。书法是人生的写照,只有参悟懂人生才能参悟懂书法。我们对艺术的追求,是对美和真实的追求,所以你去看那些书法的佳作、名作,无论是否懂得书法艺术的人,都会真心地产生面对“美”的事物的感动。
段俊平书法作品 《王维—鹿柴》 2015年记者:都说艺术如悟道,那您对自身书法的“道”是如何理解的?
段俊平:决不能脱离文化谈书法。中国文化追求和谐,太和之道是我们的理想境界,书法的境界也是如此。当然,书法的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平均排练,而是通过错落有致、浓墨相间等艺术手段,达到一种艺术的平衡。从文化角度上来说,书法是体现哲学思想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艺术化了的中国哲学。它是中国汉字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同时书法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精神。一阴一阳,动静虚实,天人合一的黑白世界里,其实就是中国儒释道哲学思想的表达。所以书法之道的哲学,既是儒释道,又非儒释道,是吸纳、融合,化为己用,也是别出心裁、探索真我之路。
用毛笔书写的书法只有遵循“道法自然”,才能体现书法艺术中的中国文化哲学精神,书法艺术来源于自然,也必须依赖于自然的客观存在和要求才能体现美学精神。所以我的“道”就是海纳百川、返璞归真,通过书法艺术描摹无与伦比的自然,展示它的力量和美感。大道至简,也无需再多言了!
著名书法家段俊平先生简介:
段俊平 字国镛,别号儒道方家,逍遥斋斋主、吾观峰居士。我国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华书画艺术产业联盟主席、北京市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国学及管理学教授,国学著作连续两年荣登畅销书前三甲,国学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数百种国内外媒体报刊杂志登载,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2014年8月获泰国皇室授予“人类文化杰出贡献奖”和“中泰友好终身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14年11月获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大展“德艺双馨奖”和“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
段俊平先生的书法秉承家学,从小遍临名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在传承的基础上自成一家,书法作品品味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意境清雅高远,运笔神韵飘逸,笔法俊美古朴,深受中外收藏机构和个人追捧,并成为文化书法的典范。所写书法论文被众多刊物登载,2012年被多家媒体评为最有天赋和升值潜力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