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7件唐寅书画精品在苏州博物馆集中展出,引得大批观众争睹“唐伯虎真迹”。据了解,本次特展的展品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等国内外12家文博机构,堪称“史上最全的唐寅画展”。
作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收官之作,苏州博物馆向来以其精妙的建筑布局和构造特色闻名于世。近年来,苏州博物馆充分挖掘文化传播内涵,不断提升办展水平,创新服务形式,成为国内具备高水平办展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地级市博物馆之一。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说,肩挑地方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担,苏博要在一座国际一流的建筑之内,打造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一流文化环境和服务氛围,做到“内外兼修”。
开放包容
树立地方文化标杆
2014年对于苏州博物馆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文徵明特展开始,古韵茶香茶具特展、瑞典水晶玻璃特展,到年末的陈丹青艺术展、吴门画派之唐寅特展、吴越青铜兵器特展等,一场接一场“重量级”的特展令人目不暇接。无论是对于吴地本身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外部和现代艺术的传播,都彰显了苏州博物馆用开放包容的理念,树立地方文化标杆的决心。
“苏州是一座文人气息很浓的城市,是"明四家"的发祥地,选择"明四家"的系列展览,也是最能代表苏州的文人文化的精髓。”陈瑞近说,苏州博物馆自2012年正式启动“明四家”系列学术展览以来,已成功举办沈周特展与文徵明特展,本次的唐寅特展是该系列的又一力作,伴随着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举办,也让这次展览的影响力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博物馆是保存人类记忆的地方,文物的征集伴随着地方文博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对"记忆"的填补也愈加丰富。”陈瑞近说,在苏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中专门设有一个《吴伯春秋》专题,但遗憾的是并没有一件文物能够直观说明这是春秋吴国的文化遗存。去年,苏州市人民政府斥资4250万元,从台湾古越阁正式征集夫差剑、越王剑等一批珍贵青铜兵器入藏苏州博物馆,填补了苏州博物馆缺少有铭铜器证明苏州吴文化发祥地的渊源的空白,使得专题展览有了主心骨。
如今,苏博的特展已经让古今中外的文化交融成为常态,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更进一步开阔了苏博人的发展思路。“苏州的刺绣,雕刻等苏作工艺是具有保存价值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审视那些有意义的作品,要有为未来博物馆征集藏品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关注现代苏州的文化发展状况。”陈瑞近介绍道。
以人为本
打造令人尊敬的博物馆
“展览要吸引人,靠的是有艺术性的、温馨的打动,而不是冷冰冰的物品和标签堆砌。”陈瑞近表示,近年来,苏州博物馆学的研究重心已逐渐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全力打造了一个观众参与度更强的服务环境,让“自由开放”成为人们在博物馆感受社会教育的一大主题。
201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苏州博物馆特别向社会推出亲子包免费租用的服务,为亲子家庭自助参观提供了更贴心的帮助。亲子包内有导览卡、苏州博物馆地图,儿童读物《带你走进苏州博物馆》等材料,帮助父母、孩子迅速了解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的概况。同时,作为全国青少年教育试点,苏州博物馆加强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与桃花坞小学、新区三中等7家学校建立联动教学机制,学校平时开设的课程中加入苏州特有的民俗文化教育,并外聘专业教师参与博物馆教材编写,一改以往学校带学生到博物馆“放羊式”游览,让学生们真正通过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而为了能够让人们更好的去了解文物,苏州博物馆在近年来开展了“触摸文物,感受历史”的活动。这是让从前在橱窗内陈列的文物走近大家的身边,是苏州博物馆向文物爱好者提供的一个与文物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结合文博论坛、七彩假日、文化体验等项目为不同需求人群开设的活动,让参与者从视觉和触觉等多个角度,了解文物知识,感受历史气息,成为了苏州博物馆的一大特色,并在年轻群体中培养了一大批苏州博物馆的“粉丝”。
“公众需要什么?我们能为公众做些什么?是打造一个令人尊敬的博物馆绕不开的话题。”陈瑞近说,博物馆办什么样的展览、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应该由观众决定,不应再由博物馆单方面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博物馆和观众的互动,给观众更大的自主权和参与权。
变革求新
以创意引领服务升级
打造“智慧博物馆”是苏博变革求新的一大标志,作为全国6家中唯一一家地级市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苏博有幸成为“智慧博物馆”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苏博将利用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通过对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以藏品数字资源搭建沟通桥梁,为博物馆人、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具开放性、更个性化、更精准化的管理和服务。未来,许多决策都可以通过对观众做行为分析得以实现,比如了解观众在哪件展品面前停留了多长时间,哪件展品观众最喜欢,最终对展品做出适当调整。
同样,在陈瑞近看来,变革除了要在技术上体现,更要在布展团队的建设上有所体现。“我们目前的办展方式还是跨部门合作的"项目制",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渐渐显示出许多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尝试使用"策展人制度",打造一个一流策展团队,让展出更专业、更灵活。”陈瑞近介绍,这种模式让策展人成为整个布展过程的“总导演”,通过选取一个良好的课题,让年轻人自己去策展,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这也是苏博在自身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探索。
以创意引领服务升级,以创意提升品牌知名度,是变革更为深入的话题。去年,一款名为“国宝曲奇”的食品引爆了人们的“朋友圈”,这个以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原型的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许多观众追捧。“苏州的众多特产如缂丝、丝绸、苏扇等都是很好的旅游产品,但如何用文化思维包装这些产品,如何从这些好东西中汲取元素开发创意产品,是我们亟需要做的。”陈瑞近表示,近年来,苏州博物馆大力开发文化产品,并结合相关展览推出特色产品。前年在举办文徵明特展时,苏州博物馆推出了“文徵明手植紫藤种子”,令人眼前一亮;今年的吴越青铜兵器特展又将吴王剑造型的书签推向市场……去年,通过馆内实体商店和网络平台的销售,苏博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为苏州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了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