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陈晓烽:青铜器收藏者要有独立精神和见解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陈晓烽:青铜器收藏者要有独立精神和见解

陈晓烽:青铜器收藏者要有独立精神和见解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西周 夔龙纹簋 香港嘉德2014年春拍 西周 夔龙纹簋 香港嘉德2014年春拍

  如果真有时间机器能够实现穿越,陈晓烽最想拜访的一定是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那个青铜时代顶峰,他可以亲眼见证青铜器的制作,了解哪些今人难辨的钟鼎文真正的含义。可惜的是,现在的科技还不能支撑这样的梦想,好在通过对传世青铜器的收藏,陈晓烽也可以同古人在不同时空中交流对话,满足自己永不停歇的求知欲。

  陈晓烽的恒邦集团总部位于澳门获多利中心的21层顶楼,满堂的中式家具、古代书画投射出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喜好,而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各大拍卖行历年图录,亦可见他对收藏持之以恒的热情。

  立言《九鼎》考青铜

  说起自己的收藏,陈晓烽拿出了厚厚一摞杂志。杂志名为《九鼎》,是陈晓烽2007年在澳门创刊的一本时事政论性刊物,不杂志中广告很少,有分量的专业文章却很多。身在商圈的陈晓烽为何要办这样一份期刊?他说:“我对青铜器的热情,始自对古文字的喜好,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在我看来,相同的文字与文化背景是凝聚华夏民族的内在驱动力,所以,数年前两岸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候,我创办了《九鼎》月刊,尝试从文化的角度构建两岸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

  陈晓烽的努力没有白费,《九鼎》月刊多年来获得了各界人士的认可和支持,成为沟通两岸三地民众的重要桥梁。而《九鼎》声名鹊起的这几年,也是陈晓烽将收藏的重心转向青铜器,并多有收获的关键阶段。

  和其他收藏家一样,陈晓烽对艺术品的喜好源自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上世纪90年代,陈晓峰无意间走入了一家专营老家具的店面,很快就被里面造型典雅、充满文人气质的家具所吸引,便在朋友的帮助下买下了几件。陈晓烽说,当时他并不懂紫檀、黄花梨的价值有多高,就是觉得看着舒服有眼缘。与明清家具的邂逅,让陈晓烽开始留意起艺术品收藏,那时候的他对于画家的名头、瓷器的窑口都不太懂,只是凭着一份热情,奔波在大大小小的拍卖会上。“最初,我主要买瓷器、书画和家具,但青铜器一直在我心里占有很重的分量。后来随着《九鼎》创刊,让我对青铜器的热望更加迫切,所以当我通过媒体得知国外每年都会有重要的青铜器上拍时,就决定前往海外参与国际拍卖市场的竞争。”凭借经商积累下的雄厚实力,陈晓烽一出手便定位高端,将自己收藏的重点投向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和大件生活器物,数年下来他已集藏了数十件青铜器精品,受到业界瞩目。

  详鉴铭文求真知

  随着藏品的增多,陈晓烽对青铜器也从单纯的喜好转向学习和研究,每有闲暇便会走入书斋与自己的藏品、金石著作亲密接触一番。他为自己的书斋起名“唯彝斋”,意即青铜器是他心中的唯一。他说:“彝是青铜器的总称,而之所不用‘堂’或者‘居’,是因为‘斋’有斋戒的意思,在某种意义上,也表明了我对青铜器的那份虔诚。”

  所谓虔诚,便意味着崇敬与仰止,在痴迷古文化的陈晓烽看来,代表上古文化的最高艺术水准的青铜器有着太多令人赞叹的地方,尤其是上面的铭文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他说:“青铜器铭文的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铭文大多以篆书为体,而篆书的美在于平衡稳定的结构,张弛有序的力度,其中不但隐含着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还包涵着古人认知世界的价值取向。其次,铭文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现今的社会有很多启示性意义。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农耕社会运行良好的传统文化,到了今天的商业社会却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效力;为什么在明代我们中国人不能抓住改革的机遇,导致随后近三百年的落后。所以,我阅读了一些代表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经典,期望从中找到答案,结果我很惊讶地发现,儒家在伦理、政治上的很多主张,在青铜器的铭文中也有体现,可见儒家文化并不是凭空构建起来的,而是远古时期中国人共同构造的一套价值体系,虽然现今这套体系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仍旧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再次,铭文的表述方法,虽然与今天的语言方式略有不同,但如果把断句和专有的名词搞清楚,就会发现古人的很多说法和今天很一致,比如说‘子孙永葆’、‘永宝用’等等。这让我感到可以和古人很近距离地对话。其实铭文并不玄妙,只要抽丝剥茧认真辨认,就会体会到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魅力,而这样的发现过程,也是收藏青铜器的乐趣之一。”

  “除了铭文,青铜器的形制和纹饰也体现出古人高水平的审美意趣,例如对动物形象的抽象刻画,堪称人类艺术的第一块里程碑。众所周知,我们东方的艺术历来比较具象,貌似在抽象上不如西方美术,而实际上在三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已经懂得用抽象的方法描绘动物,而且铸造在青铜器上面,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说明我们的先祖是非常有智慧的。”

  锲而不舍集重宝

  近百年来,大量的青铜器通过各种渠道流落海外,有的成为国外博物馆和私人藏家的珍藏,更有不少沦为古董商谋取暴利的工具,每每想到这些,都让深爱青铜的陈晓烽深感痛心,促使他不得不加快收藏步伐,不放过每一次收藏机会。在办公室桌的一侧就摆放着他从纽约佳士得拍到的一件晚商至西周时期的饕餮纹青铜鼎。这件青铜鼎只有30多厘米高,但造型稳健,纹饰精美,品相上乘,体现出非常高的烧造水平。当时现场竞价很激烈,有二十多人参与竞争,最终陈晓烽以十多万美金的价位拍得,和他预计的价位基本一致。

  在陈晓烽的藏品中不乏来自海外的珍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件购自日本的重器。而为了得到它们,陈晓烽三度前往日本,过程分外曲折。

  2012年,在朋友的介绍下,陈晓烽得知日本收藏世家藏六家族有意出让两件青铜器,便急切地前往东京与对方接洽。对方十分的热情,当天便设宴招待陈晓烽一行,在酒席上,想到即将要收藏到重器的陈晓烽心情上佳,不但与日本朋友对饮,而且愉快地谈起了青铜文化的方方面面,不知不觉间便酒力上头。陈晓烽回忆说:“当时聊得兴起,在回顾中日文化交流时,我说到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日本民族应当是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对方听到这里,原本欢快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下来,最终宴席不欢而散,购买青铜器的事情自然也没有了下文。”

  没想到,当陈晓烽时隔不久再次前往日本寻宝时,却偶然在东京日本桥的一家古董店发现了这两件青铜器,经过认真比对后确认就是他之前想要购买的那两件。然而,当陈晓烽意欲购买时,日本店主却只卖花觚,那件龙纹簋说什么也不愿意出让。无奈之下,陈晓烽只得打道回府。回到澳门的陈晓烽依旧不时惦念着那两件青铜器,为了表现自己购买的诚意,他拿出了一套自己收藏的带有族徽的东洋刀,并在朋友的安排下,再度前往日本。陈晓烽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古董店的店主,终于,在陈晓烽的努力下,两件国宝重又回到中国人的手中。

  对陈晓烽而言,每一次出手购藏都像是一场恋爱,无论是得到后的喜悦,还是遗憾错过的失落,都会让他刻骨铭心。“每当发现有值得收藏的器物,我就会请熟识的几位专家帮我把关,并让手下的团队作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一旦确认是真品无疑,就要努力把它买回来,因为前期的工作已经让我对它有了感情,很难因为一点钱让我轻言放弃。”

  陈晓烽指着自己办公桌边悬挂的一幅书法说:“这幅商承祚的篆书《礼运大同篇》是在北京保利拍回来的,当时的起拍价只有6万元人民币,按我的预计最多10万元就可以买下来,没想到竞价时遇到了一位对手,最终成交价加上佣金竟然达到了40多万元。后来才得知,对方要办一个金石书法展,恰好缺一张商承祚的作品,也像我一样抱着势在必得的心态应价。还有我对面的这张陈介祺的毛公鼎原拓,当时的估价仅有一两千元,我知道这是难得的好东西,会被很多行家盯上,便亲自举牌竞拍,果不其然最终花了十多万元才买下来。其实我很少会受到心理价位的束缚,更多地取决于某件拍品在心里的分量和自己的资金实力。毕竟钱可以再挣,这些高品质藏品一旦错过良机,就会石沉大海很难再出现。”

  不只是历史上金石学大家的书法作品,陈晓烽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版本珍稀的学术著作,丰富藏品的同时,也用来辅助自己对金石文化的研习。在他看来,所谓收藏中的“藏”并不是要将藏品束之高阁,而是要通过对藏品的研究,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文化信息。“最近我越来越理解,中国嘉德英文名Guardian这个单词守护者的深层含义,作为这些藏品的守护者,我不但要让它们在我手中的这段时间内体现出更多的价值,更希望以后能有更好的守护者来继续保护它们。同时,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境内外流传出来的好的青铜器,尽可能多地搜集在一起,让自己的青铜器收藏,无论数量规模,还是价值水准都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流传从我开始”

  作为资深藏家,陈晓烽在关注商周青铜器的基础上,对如何选择藏品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选择青铜器,历史价值是第一位的,其次,在造型和纹饰上,要能够体现出古人高超的审美观念,最好还要有铭文,器物的品相也要足够好,不能有明显的瑕疵。我对收藏圈内讲究的流传有绪的概念并不看重,虽然历史上的收藏名家值得大家尊重,但并不能因为某件器物经过他们的手中,就无限放大这种收藏经历所带来的附加值。更何况历代收藏名家的眼光会受制于时代和个人水平,并不能保证他们收藏过的器物都是真品,乾隆认可的东西,现在看来就有很多有疑问的。所以,我认为青铜器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其自身,对器物的选择还是要看它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源于上述认知,陈晓烽认为收藏者一定要有独立的精神和见解,正所谓他常挂在嘴边的“流传从我开始”。收藏者要将个人的特色与器物融汇在一起,不能仅仅把收藏用来满足个人的欲望,而要对得起这些藏品,尽可能地挖掘它们的价值。他说:“相比于永恒存在的青铜器,所有的藏家都只能是一个过客的存在,这就看谁能够做一个有价值、有创建性的过客,而不是仅仅靠外在身份在收藏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为了达成自己理想的收藏状态,近些年陈晓烽多次邀请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就青铜器方面的学术问题召开研讨会,同时,计划在自己的藏品达到一定规模时,在进一步研究梳理的基础上举办个人藏品展。他说:“虽然对青铜器的研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人们去探寻。比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在西北的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出土,冶炼制作也都在当地,但它们的原矿石却是来自遥远的地区,那么在三千年前,古人是怎样解决矿石的运输问题的呢,这就非常值得去探讨研究。总之,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我们能够通过青铜器研究了解到上古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信息,这些对于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除了强调收藏者要对藏品进行深入研究外,在陈晓烽看来,作为一个合格的藏家还应当在收藏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并在收藏行为中体现出对于器物的尊重。“我感到现在很多人在买卖间的心态很不合理,很多人抱有一种捡漏的心态,这是不可取的。现在这个时代,即便有机会捡到所谓的漏,也是老天爷赐给你的,万不可让这样的心态成为主导,否则很容易让自己的收藏走偏。其次,作为一个收藏家,千万不应该蒙别人,要保持对古玩交易的敬畏心,讲究基本的诚信。当物主不了解手中器物价值时,不能够为了以很低的价格买到它,而刻意打压器物的价值。器物是堂堂正正的,那么我们在交易中也要做到无愧于心,这也是作为一个藏家的基本素养之一。再有,一件东西如果足够好值得收藏的话,必定要付出比市场价稍微高些的价位才能买到,尤其是在拍卖场上,一件好东西不会只有你一个人看到,很多人争的状况下,多花些钱是应该的,这也是一个市场的基本规律。总之,在收藏中要用良好的心态认知自己的收藏行为,不要老想到蒙人,占便宜什么的,毕竟时代不同了,藏家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收藏界的变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收藏方式正在全新的商业和文化理念冲击下,呈现出无限的可能。从陈晓烽的言谈中不难发现,他的青铜器收藏也暗合新时代的需要,在不断追寻收藏文化本原的同时,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建立了多方位的联系。或许,在不远的将来陈晓烽将会给业界带来更多的欣喜,而他的藏品亦将由此传递出华夏文明更多彩的魅力,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