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正(加拿大华人艺术家)
羊年春晚,引发了用手机摇一摇红包的新潮,一分钟就有数亿多人次参与,横扫中国,波及全球,“摇红”已成为最新潮语,企业商家作推手,微信好友群在拼抢。一时间,东南西北、男女老少都在狂摇猛戳手机,时间却在无谓中悄悄消耗。精彩的电视节目不看了,难得得回家团聚话家常的亲情疏淡了。
乾坤自在,春暖花开。花花世界天天都在上演人间闹剧; 躁动的时代,要得身心安静,也不是一件易事。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局佳构,或许有助于我们放慢生活节奏,让神情安逸:梦一般的格调,水一样的情怀,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中国文化,让我们有独特的视角,有烦躁后的感悟,淡定后的和谐,用书画来表达内心洞达的情怀,用艺术抽象的思维方式,澄怀观道就是中国文化精神旗帜!
“中国绘画,山水也好,花鸟也好,虽是‘点’与‘线’的交响,但实际上是作者人格的呼啸。所以‘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的格言,中国艺人是服膺而弗失的,因为中国的美术思想是浸淫了五千年来的文化结晶”。这话是傅抱石说的。中国人从古到今,最强调人品人格的高尚。“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以形容君子人格,古有屈原餐花、云林洗桐的文人雅事,所透露出来的是对性灵摄珍的思想。世俗尘埃充满污秽,老子讽刺过那些熙熙而来攘攘而去的贪婪之徒,庄子也痛斥过那些津津于腐鼠滋味的势利小人。面对腥秽之世俗,有些文人画家甚至觉得,朗朗乾坤何处才是干净之所?他们或隐于山,或隐于市,与时世市侩格格不入,只以其书画的艺术方式来安顿自己高洁的灵魂,从中传出的缕缕清韵,表达对世俗的抗争的心声,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就是一个逍遥天,从而催生了中国文人画这个至今位重的画风。
黄宾虹先生说:“画之优劣,关于人品,见其高下。文征明自题其米山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自然凑合。若是营营世念,澡雪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急于沽名嗜利,其胸襟必不能宽广,又安得有超逸之笔墨哉?”黄宾老同样引用了以人品论画的观点,中国画是靠笔墨强调“心印”的,从外往内,绘画空间形态是心灵的呈现,靠文化来“养”出来的,我们都钻到心里去了,碰上打心的、对的作品都会心微笑,而彼此心照不宣,我们靠这种智慧,在妙不可言的状态中,咀嚼传统的精致,回味天地间的一种清真气故,以高世的情怀回归到生命的原初,体验人与自然和谐。
国学是中国画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文明之根。“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求志趣修养之高,无以言境界,何谈章法。”黄宾虹还说:“然品之高,先贵有学。学画者当学书,尤不可不先读古今之书。善读书者,恒多高风峻节,睥睨一世,有可慕而不可追,使其少贬寻尺,俯眉承睫之间,立可致身通显。”
对生活中毫无理想,对未来感到虚无渺茫,只有眼前那些急功近利,人们普遍存在审美疲劳、文化断层都源于我们对历史、对优良传统的失忆,解决精神层面上的“危机”,只有回到中国传统文化里去找:五千年读史,不外忠孝节义,九万里悟道,终归诗画田园。
春节假期结束,红包也派了,既然是游戏偶尔为之无妨,心情轻松愉悦,皆大欢喜。如果没有人生价值标准、没有生命的清供,没有文化底蕴,何以谈幽雅、高尚的生命质量呢?
回到书斋,焚香读书:“南华读罢浑无事,数得江中几点青”,“忽然如领略,幽赏更无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