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写实绘画失阵营 抽象作品成新宠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写实绘画失阵营 抽象作品成新宠

写实绘画失阵营 抽象作品成新宠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郭润文 《画家肖像》 郭润文 《画家肖像》 康定斯基 《即兴创作之十九》 康定斯基 《即兴创作之十九》 丁乙 《十示96-35》(综合媒介画布) 丁乙 《十示96-35》(综合媒介画布)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江粤军

  日前,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到,随着“70后”、“80后”、“90后”画家的成长及进入画坛引领风尚,他们的同龄人也日渐成为收藏队伍中的生力军,写实画风会逐步失去其“阵营”,抽象画会在五到十年间成为国内社会审美的主流和艺术品市场的“新宠”。果真如此吗?且看业界专家们的分析。

  正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尚勇——

  写实作品易过时

  抽象美感才永恒 

  在国外的艺术品市场上,抽象画已经是当代艺术中一个独领风骚的门类了。在国内,虽然抽象画目前似乎离大众还比较远,写实作品备受市场追捧,但随着新生代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成长,相信这种情形很快就要结束了——五到十年以后,抽象画大有可能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写实绘画,因此形成了一种审美惯性——无论是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还是60年代出生的画家,他们接受的都是写实教育,崇尚的也是写实技法。但到了“70后”画家,他们的风格开始普遍发生变化,对写实没那么热衷了,到了“80后”、“90后”画家,喜欢写实的就更少了,进一步走向了抽象。因此,写实绘画对生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画家来说,影响力在递减。相反,抽象艺术、观念艺术既受到画家的热捧,也获得更多年轻人的认可,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大行其道。

  我们都知道,抽象画不具备什么具体的含义,表达的是一种纯粹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本身就是永恒的,属于艺术审美中比较本质的东西。艺术本来就是揭示美感的,审美也是很单纯的,只有被赋予了其他使命以后,才成为了教化的工具。而抽象艺术恰恰就是回归到把最单纯、最本质的东西抽离出来加以表现,而且适用性非常强,无论在什么风格类型的建筑物中都可以协调地进行展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看到一些图案化或色彩强烈的作品,虽然不知道其代表了什么,却感到很愉悦,这其实就是来自于本能或文化传统的愉悦,抛开了一切外在的、附加的东西,直指心源。譬如有的人特别喜欢紫色,那紫调子的抽象画就会深深地打动他。

  而写实作品的时代性太强了,很容易过时,以后能够获得社会认可的,一定是某个时期的代表作。唯有艺术经典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但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凤毛麟角了,一个画家一辈子画了那么多作品,能有两三件成为历史记录就不错了,大量的画家只是历史洪波里的流沙,迅速就被时间冲走了。

  画家、艺术评论家 梁江——

  以宽容之心看待“泛抽象化”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关于写实主义将走向抽象主义的论断就曾很流行,这是根据西方曾经出现过的一些艺术现象做出的判断。现在为什么又会旧话重提呢?我想主要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网络媒体传播力度的加大,西方艺术和表现技法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平民百姓的视野中,但其实人们通常接触到的,应该称为“泛抽象化”。

  譬如我们到一些宾馆,尤其是快餐式的连锁酒店中,可以看到墙上挂的大多是涂抹几笔颜料、弄几块色块、不知所云的“抽象画”。这种画其实不需要解读,因为它只起到装饰作用,觉得好看就多看两眼,觉得不好看就不看了。因为这些酒店不可能用传统的中国绘画去装饰,否则就会像穿西裤着皮鞋的人,上身罩了一件马褂那样不搭调。近些年来,这类型的酒店越来越多见了,礼品店、画廊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具象、不写实的作品,都被归入到抽象画的箩筐里,这大体也没有什么错,但称为“泛抽象化”可能更合适。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首先是要有宽容的心态。艺术的作用就是为了让人们精神放松,获得审美愉悦,哪怕只是起到一种装饰作用,也没问题。何况,用泛抽象化的作品来表现低俗化内容是比较少见的。其次从收藏角度讲,写实作品的受众可能会出现减少的趋势,一家独大的局面会有所改观,从这个角度看也是好事。当然,如果解读成写实主义很快会被抽象艺术所取代,这种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就不太符合艺术发展自身的逻辑了。

  反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油画家 郭润文——

  抽象艺术至多只是摆脱边缘化

  认为抽象艺术五到十年内会成为国内社会审美的主导方向甚至艺术市场的宠儿,这种提法恐怕不符合实际情况。我想最多只是未来抽象画在中国会摆脱当下这种非常边缘化的状态,获得一定认可。

  随着大批年轻人,尤其是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年轻人回国,他们将西方的审美意识带到国内,新的受众对抽象主义的理解、欣赏和追捧,使得抽象画变成一类相对引人注目的艺术,这是有可能的;但绝对不会出现具象绘画被抽象艺术所取代,或者完全转化为抽象画的情形。因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到今天也仍然是以具象为主流的。此外,在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格局下,中国艺术也不可能例外。

  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都是将艺术作为表达思想、进行教化的形式,而具象绘画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看不懂的作品是很难起到宣教作用的。因此,像全国美展等,主流还是具象写实绘画。另外,今天国内大部分老百姓仍然是以看得懂和看不懂来欣赏和接受艺术的,这种状况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未来具象绘画有没有可能进入一种相对边缘化的状态?自然也有可能,但我想这应该是几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的事了。

  当然,目前美术学院的学生,对具象写实艺术的热情有所削弱,这是事实。但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分析:过去美术学院油画系一届可能就招收8名学生,现在一下子招一百名学生,按比例来算,8名学生即使写实基础和技术都掌握得比较好,也不到现在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而今天,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可能考进来时写实基础并不好,对艺术的理解并不深,他们的兴趣确实有可能转到当代艺术上,因为当代艺术具有很强的渗透力,而且不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那些比较敏感、思维比较活跃的艺术家,也可能会认为写实太保守、太古老,因此倾斜到当代艺术上。但我坚信,依然会有那么百分之八的学生愿意坚持写实,愿意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真正的画家本来就属于小众。

  直至今日,在西方,具象写实绘画也没有消失,只是成为了多元艺术中的一员。抽象艺术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走过其辉煌阶段以后,也同样成为了西方艺术世界中的一个类别,虽然有人在创作,但不可能再一家独大了。而中国年轻人的审美口味多元化,分为很多不同的受众群体,有的欣赏具象写实绘画,有的欣赏具有前卫意识的具象绘画,有的欣赏抽象绘画,有的欣赏影像艺术、装置艺术甚至行为艺术,也是必然的。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徐子林——

  抽象性装饰画与学术和收藏无关

  说抽象画在国内艺术界要火起来,这有点无稽之谈;说抽象性装饰画将出现流行热潮,倒是有可能的。我们必须严格区分专业的艺术收藏、艺术审美和大众审美,其实是两码事。

  谈论抽象艺术就必须回顾艺术史。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东方没有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从西方舶来的。东方绘画一直是以意象为主,但意象不是抽象,不是说将一件东西画得模糊了,或者表达出某种朦胧的感觉,就是抽象艺术。美术史认定的抽象艺术是从康定斯基开始的,二战后快速发展起来,在美国成为蓬勃的抽象表现主义,但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安迪·沃霍尔的波普主义出现后,抽象主义就开始没落了,并很快失去大势。

  而国内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也出现了抽象主义绘画,譬如丁乙等人的作品就属于“冷抽象”,上海还被誉为“抽象之都”。但他们的作品几乎没有走出过上海,更不要说影响世界了。而赵无极的作品被看成抽象化了的山水,朱德群的作品被看成抽象化了的花鸟,其实都是国内艺术市场有意无意地“抱错大腿表错情”。

  赵无极曾经短暂居留美国,看到了波洛克的绘画,声称获得了重要启发,回到法国后就用滴洒手法创作绘画。但在波洛克那里,滴洒是一种行动艺术的概念,他并不在乎滴洒的结果,重要的是把画布放在地上,边听着音乐边滴洒的过程。而赵无极看到的不是行为,而是颜料滴在画布上那种效果。这说明赵无极不是一个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与抽象主义无关。今天以抽象艺术的概念炒作他的作品,实在是胡闹。

  当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确实出现过一股所谓的“抽象”热潮,到硅谷的大公司去,基本上都会看到一幅几米甚至几十米长的“抽象”作品,色彩绚烂,震撼人心。其实这些和艺术无关,只是装饰性绘画。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由于美国的绘画材料很发达,艺术家把几十米甚至一两百米的卷纸铺在地上,用各种鲜艳的颜料直接画,而后买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裁剪。但这些既不可能流进美术馆,也不可能上得了拍卖行,在艺术史上更不会被提及,只是在流行的装饰画市场通行。

    在中国,社会流行审美趋向于抽象性装饰画,也是极有可能出现的,上海金茂大厦刚开业时,就请了美国一位华人艺术家画了一幅几十米大的“抽象画”, 这就像流行音乐一样属于一阵风潮,不会让中国的整个音乐水平向前推进多少。我们的学术系统和艺术品收藏市场,也不应该混淆了两者的界限,将没有学术价值的东西套上抽象主义之名,去极力吹捧并使之成为收藏的方向,否则就会伤害了学术,误导了艺术品市场。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