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桥
这几天在香港,总会有人问起对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结果的观感,其实大部分提问就是在问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那些巨无霸收藏家去哪儿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钱去哪儿了?
钱去哪儿了?
过去业界一直把苏富比的夜场结果当指标,是因为苏记是一间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在严格的法律监管下不太会为仨瓜两枣解开裤腰带。
这周苏富比香港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的结果应该说是傲人的,约三个小时的角逐,69件上拍作品达成6亿多的总成交额,刷新了9位艺术家的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不过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市场的平稳和东南亚艺术市场的崛起并不能掩饰局部板块的尴尬,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的20件作品中,竟然有8件流拍,无论曾梵志的巨幅作品,张晓刚的大家庭,刘野的海之蓝,岳敏君、刘小东、叶永青以及王沂东的作品都无人应叫。(另外4件包括2件刚刚在佩斯画廊个展并在媒体上坚称因中国艺术市场太商业化而不来中国的奈良美智作品)
苏富比的夜场结果引出的话题是那些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走向与命运的大收藏家和机构背后的千万级别的巨量资金去哪里了?
有人提出“现在包括新三板的股市,就是1990年时的A股,2000年的房地产”,资金当然流向证券市场了,中国的已知著名收藏家们也更深谙各自行业出现的千载难逢的短期福利;在没有人情世故纠缠时,人家把可投入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千万级别的资金投入到回报预期超高的资本市场很正常。声明一下,这里扯到人情不是讲有人作品的高价位成交就是深耕人脉讲究人情;有人作品连日场的在内全部流标就是艺术家不谙人情世故,代理画廊不懂事。
机构与大收藏家掌握的资金在资本市场和其它市场上去搏回报,艺术市场千万价位标的的夜场显得冷清自然不过。这些资金可以投入到艺术市场吗?可以,那就是作品要便宜再便宜,回调到买家的预期而不是卖家的预期,苏富比夜场毛旭辉与周春芽作品的成交便是例证,只是卖家真的五折挥泪斩仓卖的太便宜了。不过这两件作品的有尊严的新成交价格多少可以说明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态度偏离还不远。
泛泛而谈,钱总是爱钱的,钱并不爱艺术,尤其在极有可能出现资本市场大牛市的时间点上。
人去哪儿了?
艺术市场是有趣的,苏富比香港夜场开场拥挤不堪,入口还有工作人员挡着艺术粉丝涌入,可是有着不凡人气的夜场的考核指标却是资金,地球人都知道,挤在现场的人至少九成是来看热闹的,我也有这种感受,听着百万百万的加价,特别悦耳;而撤掉十排以上椅子仍旧坐不满人的日场,却要去考核人气。苏富比的日场我大约耐心待了近2小时就走了,晚上刷朋友圈才看到现场图片上空荡荡的场景,更有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还数了数人头报道说剩五个LOT时还有五个买家。
先说一声,剩五个LOT还有五个买家是很牛逼的事,想想这大约都是版画的最后五件,平时在尤伦斯艺术中心的商店或798的街边画廊就可以买得到的东西还有人在拍卖场坚持五个小时盯着去买!
(回来再说说人去哪了?)
君悦酒店的十一楼,那是拍卖季节晚上大陆客人小酎相聚的地方,过去的十年中,最大的与当代艺术相关的无组织聚会大约有百人规模,普通年景也有三四十人,今年就差了一些,可能是逢清明时节放假大家都回祖籍扫墓去了。其实辉煌的百人规模中大部分是过去十几年有收藏有买卖的收藏和经纪人。
据有关人士统计,日场共计拍品205件,撤拍5件,实际上拍200件,最终成交159件,流拍41件,成交率为80%,总成交额约为6000万元。平均单件作品成交价格大约40万元。我不是非要站在这里力挺当代艺术市场,不过我确定对许多大收藏家来讲,为花点碎银子买一件两件作品,真的没必要飞到近期自由行客人都不爱来了的香港而且熬在现场,所以人不在场不说明什么。
(当然我不可能不注意到成交数据中尤伦斯收藏贡献的价廉到一级市场美院毕业生作品价格的早期优秀作品;还有那些现场举牌很热烈的叫人只能哈哈的不懂为什么的作品)
我以前讲过,巴塞尔博览会的教育功能,会让缺少系统美术史教育的50、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首先成为最早一批西方大师和印象派的收藏者,我觉得关心了西方大师与印象派的人很难对中国当代艺术再投入热情,所以客观上的确有几个人撤了。
年轻一代的新藏家,不少是系统接受西方艺术教育的,对西方战后及当代艺术的热情相当于西方人,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清楚的市场线索都必须要求和导致他们建立与过去市场秩序完全不同的收藏体系,他们没撤,但是他们选择的却不同了,这也许是今天传说的70、80后艺术家热的基础。
我过去也讲过大收藏家和机构数量多年来没有增加很多,那些老收藏家与机构他们是真爱艺术的,可是经过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人手一件两件也都满仓了,些许还有点视觉疲劳,这部分人没撤,可他们可能真不情愿站在那儿看着手中珍爱的艺术品,价格一会儿吹上了天一会儿又落到了地,忍受着市场板块轮动中对历史的不屑。
其实过去十几年坚持在现场的艺术市场从业人员基本都没有撤,他们一方面在艺术市场挖地三尺寻找新题材发现小清新,另外一方面也不放弃热炒艺术冷饭;行家的市场作用其实就是敢于低于收藏家的价格出价或者早于收藏家的醒悟去出价,去获利是艺术市场从业人员的生存之本,这个队伍是壮大了。
另外新入场的收藏人投资者也不少;我以前讲过,新钱很难为老钱埋单,现在的市场面貌是在中国当代艺术板块,绝大部分新钱只为市场中新艺术品板块埋单;新板块(包括抽象新水墨7080后什么的)正在形成,但是还没有到叫板旧板块的局面。
(补充一句,我仅仅是在谈市场,而且以投资为主体的市场,甭扯上谈对艺术的爱)
所以在我看来,人一点不少!觉得人少是因为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期待太高。钱的确有投到其它市场的,但一定会回来,只要股市那边泡沫一破,艺术市场顿时一派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