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盗墓小说上银幕浪漫美化了盗墓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盗墓小说上银幕浪漫美化了盗墓

盗墓小说上银幕浪漫美化了盗墓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今年下半年,根据悬疑盗墓小说《鬼吹灯》和《盗墓笔记》改编、汇聚国内一线明星大腕的影视剧将陆续播出,可以预见,这势必又将掀起一波“古墓热”。不过,业内人士担心,在当前全民淘宝、收藏的风潮之下,此类古墓探险题材影视剧的热播是否会起到美化盗墓、误导民众的副作用?真实的考古工作是否如文艺作品那般惊险浪漫?现实中,猖獗的盗墓行为对文物的破坏达到何种程度?日前,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他们纷纷表示,“盗墓”、“寻宝”类影视剧的副作用不可小觑,但真正刺激盗墓的是时下社会和文化氛围中的不良导向,是利益的驱动。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刘丽琴

  传播正能量 “盗墓”变“考古”

  日前,由众多一线明星演出的电影《鬼吹灯之九层妖塔》宣布将在国庆档期上映,与此同时,将在贺岁档上映的《寻龙诀》,已在戛纳红地毯上高调亮相。两部电影都是根据网络人气小说《鬼吹灯》改编而成,皆耗费巨资,先后上映pk,势必在银幕上掀起一股“盗墓潮”;而下月,根据《盗墓笔记》改编的电视剧将以季播剧的形式播出。在曝光的预告片中,孤独的小船、幽暗曲折的地下水道、遍布各处的尸鳖、满是骸骨的积尸地、透明的白玉悬棺等,都将恐怖阴森的氛围渲染到极致。

  据报道,《盗墓笔记》为规避“盗墓”,传播正能量,播出时将更名为《考古笔记》,故事情节也由盗墓寻宝改为护宝探险;《鬼吹灯》能顺利搬上银幕也改了情节,据传,电影中主人公胡八一将从一个误入歧途的盗墓贼转化成反盗墓专项斗争的人才,不仅配合抓同伙,还投入到研究文物的队伍中。

  盗墓题材的文艺作品扭曲考古知识

  盗墓题材的影视剧,中外皆有不少,好莱坞有著名的《木乃伊》系列、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夺宝奇兵》三部曲、根据电子游戏改编的《古墓丽影》系列,中国银幕上早期有根据历史盗墓事件改编的《夜盗珍妃墓》、《东陵大盗》,后有《神话》、《刺陵》、《天脉传奇》等古墓探险寻宝等电影。如今盗墓题材再掀热潮,那么,这些披上“文艺”的外衣却涉及违法、犯罪的盗墓、探险行为,是否有美化、刺激盗墓的副作用呢?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不能小觑影视作品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力。震动全国的长沙“12·29”盗掘汉王陵案,主犯坦言就是受到电视“鉴宝”栏目的影响,财迷心窍,走上一条不归路。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埋葬的是中国金石学鼻祖、《考古图》著者吕大临的满门硕儒,历代为吕氏后人洒扫祭祀。然而吕氏祖先万不能想到,人类文明发展到21世纪,竟然有不肖子孙受影视误导,邀约“高手”盗了自家祖宗的墓。

  《谁在收藏中国》作者、揭露收藏黑暗内幕的作家吴树告诉记者,中国盗墓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就开始了,引发和刺激盗墓的显然不是一两部书和影视剧之过。但是,身兼编导、编剧的吴树特别提醒道,“影视剧、文学中可以有猎奇成分,但如果一味追求猎奇、刺激而没有批判,肯定会产生副作用,比如详细地展示盗墓的细节和带有教唆特点的盗墓手段。文艺工作者要有社会责任心,有意识地抑恶扬善。”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蒋卫东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现实中的考古研究,与绚丽的成果相比,其实是平淡无奇的,而作家笔下的虚拟考古浪漫奇幻,能满足大众猎奇的心理,“小说的传播推动了考古的影响力,让大家对考古行业、对博物馆里文物的获得过程充满好奇心,这不是坏事;但对盗墓小说里那些‘鬼话连篇’的考古知识,大众要有清醒的判断”。

  北大考古系教授孙华认为,现在流行的盗墓小说,描写了古墓中各种反盗墓措施,其中奇诡的机关,猎奇色彩浓厚,而如果把这些盗墓者,或者其支持者、出资者的行为渲染成为有胆识的英雄,当作正面的鼓励,就有误导之嫌,“盗墓不是为了探险,是利益驱动下罔顾法律、道德的犯罪,因此,在目前我们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如果有美化盗墓、教唆犯罪的地方,就不是好的引导,与国家要打击这类行为的法律是冲突的”。

  而对于当下盗墓之猖獗,孙华分析原因说:“收藏热让藏家怀揣‘捡漏’心理,人人都寄希望于盗墓者不识货然后自己捡漏,一夜暴富。这些心理不断地推动了盗墓市场和文物走私的市场。而时下整个文化氛围,比如鉴宝类节目在引导民众的文物收藏观念和认识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误导作用。”

  盗墓猖獗对文化遗产

  造成毁灭性破坏

  和文学、影视中浪漫化的盗墓相比,现实中的盗墓者分工明确、工具完备先进,对文化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受访专家在谈及文物保护现状时充满危机感。

  吴树曾贴身暗访盗墓者,他说,全民淘宝、全民收藏之下,更多人开始收藏古玩,而日益增长的需求经常靠制作赝品和盗墓来满足,盗墓行为已经到了最猖獗的地步。官方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里,有20万至30万座古墓被盗。但吴树认为,实际数字远远超过上述数字,他同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估计,即有超过10万人参与了盗墓活动,“现在的盗墓活动,无论是人数、规模、手段,还是使用的工具都科学化了。原来就是一把洛阳铲,现在的工具愈来愈隐蔽、先进,威力大,破坏性强。比如使用现代探测设备、炸药定向爆炸,对墓葬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孙华指出,在早期,砖室墓容易发现,早被盗得十墓九空,现在随着人们对地下认识的深入,很多古代不容易被盗挖的土坑墓,也被有计划地盗掘,很多重要的墓葬都是先被盗然后考古工作才跟进,进行抢救性挖掘。这种被动性挖掘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代人的生活范围扩大,动土几率高,容易发现地下文物的踪迹和考古线索,但因为各种原因,工程队瞒报信息,私人动土往往不报告。孙华说:“很多线索、信息没有传递到我们的文物主管部门和考古部门这里,而且很多工地上都有盗墓者的耳目,立刻就把这些信息传到古董商和盗墓者手里去了。”

  蒋卫东也告诉记者,有目的的盗取造成的破坏很严重,山西晋侯墓群,盗墓贼直接挖一个圆形孔洞正对墓穴,然后用炸药炸开通道进入,墓内尸体和尸体近旁的陪葬品直接被炸毁。“考古和盗墓的目的不一样,盗墓直截了当,就是为了获取财富,直奔器物;而陕西秦宫一号大墓的考古工作,却进行了十年时间,就是为了尽可能地收取墓葬信息进行复原。器物是最容易看到的东西,而器物之外的东西却看不到,比如,器物之间的组合关系、摆放位置,与墓主人之间的关系等,真正了解这些,才能读懂古代社会生活。而盗墓者通常是将其眼中‘不值钱’的东西给破坏掉,从而丢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他说。

  不仅地下文物被盗挖,地上文物也被盗墓者觊觎,令文物保护面临的情况更加严峻。蒋卫东透露,最近几年,木雕文物、石雕文物值钱后,很多古代祠堂也被盗、被毁。

  打击盗墓才能规范收藏市场

  从古至今,盗墓都是重罪,盗墓者损毁的不仅是历史文化遗产,更践踏了社会的道德与良知。同时,不打击盗墓,也将影响文物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

  吴树说:“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90%的古玩市场属于非法经营,因为现在市场上大多数商品不是赝品就是不该由个人收藏的出土文物。是真品违反前法,是赝品违反后法。”

  蒋卫东则表示:“以前将劳动、生产过程中出土的文物上交是很普遍的,但现在思想觉悟高的,配合挖掘的事却属于极个别现象,大部分考古发现都是在公安机关介入后才跟进的。而地下出土的文物不能拍卖,因为拍卖目录都要文物部门进行审查,所以,走地下通道出口后转内销‘漂白’的为数不少,这必然会扰乱收藏市场的秩序。”

  孙华则表示,现在对上交文物的奖励确实有点不对称,但是,在“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的法律条文之下,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是法定的义务,政府的奖励不是以价值为衡量标准,而是对这个行为、这种精神进行褒奖。

  据传,《寻龙诀》的主人公胡八一将从一个盗墓贼转化成考古人员。如果属实,如此华丽转身是否靠谱,有没有依据?

  去年12月,长沙举行了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墓发掘领导小组”业务组组长高至喜对媒体透露,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湖南省文物清理工作队需要技术能手,便吸收了十多个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夫子”,也就是以盗墓为生的人。后来他们被分到省博物馆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并参加了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出力甚多。

  对此,孙华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当时管理文物部门缺少专业人才,只好求助于古董商及了解那些埋藏情况的人,比如“土夫子”,他们有一定的挖掘技术、勘探技术,有的文物单位还会雇佣古董商,尤其是古董商那里的修复工。但真正的考古挖掘需要专业的学习背景,需要经过专业考试才能获得挖掘的资格证书。

  蒋卫东则表示,“考古和盗墓在工作中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方法,盗墓者没有经过系统的考古训练,而对考古者而言,发掘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古人生活的情景,才是关键。因此,考古是非常严谨的学科,既要学自然科学,也要学习古代历史和文物历史,学习过程艰苦、枯燥,不像小说那样浪漫,天花乱坠。”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