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前年高考的作文题是“更重要的事”,这个命题入门并不难,然而题意充满着想象力,登高可不易。我这个60年前的高考生忍不住也想小试笔头,再当一会中学生过把瘾,不过我要说的事是集邮,我想,全市的考生中大概不会有一位是从这个课题开始作文的吧!
我们说一件事重要与否是主观认定的,世界上很少有客观上“绝对重要的事”,而只有自己感到的“重要的事”,或相对说“更重要的事”乃至“最重要的事”。实际上所谓“更重要的事”,无时无刻不在生成,又一直充满着变数,集邮领域亦然。那么,当今集邮“更重要的事”是什么呢?让我试着从我的视角谈谈我的理解。集邮在我国已有百年历史,近30年来更是蓬勃发展,收集者、研究者、投资者、经营者人数有很大增长,各级集邮组织也都重视开展活动,尤其集邮展览举办得颇为频繁,使集邮者得益良多。不过,从总体状况来说,集邮还是面临着一个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应该看到近些年来集邮人数有所流失,人们观看邮展的热情也普遍不高,爱好者渐趋老龄化,而年青一代对集邮兴趣不大,不愿投入。这不仅是我们所面临的情况,也是世界性的集邮危机,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造成邮坛如此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邮票价格不够稳定,涨跌摸不着规律,爱好者犹豫不前,投资者方向不明,这恐怕是关键因素;伪造品和改造品识别困难,人们生怕上当受骗也是重要原因;而年青一代感到集邮缺乏激情、提不起兴致则又是一个原因。这一切都阻碍着许多人的步伐,也影响着集邮的正常健康发展。再说,当前人们往往喜欢把集邮与邮展紧密联系起来,似乎集邮非得参展不可,其实这种看法比较片面,我们说邮展果然重要,但不是集邮的全部,尤其当今邮展为了追求与国际接轨,清规戒律较多,类别又过于死板,因此新入门者欲进入邮展殿堂绝非易事,这样容易脱离群众,影响人们的积极性。再加上在各类别的集邮展品中,高水准的邮集常是以珍罕贵重的古典邮品为主,这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往往令广大爱好者望而生畏,畏而却步,也就必然敬而远之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在基层邮展甚或在市、区级邮展中,不宜老是要求每部邮集都必须符合国际和全国邮展的标准,从而把展品的类别和数量规定得太死,这些都不利于广大集邮爱好者的积极投入。同时,也建议不要过多地举办竞赛性展览,让初涉邮坛者过早地去比拼金银铜奖,这很容易把集邮引向高消费和攀比财富的误区,实在没太多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集邮和邮展的“大众化”、“自由化”和“多样化”,可多采用“突出个性、展示自我”的非竞赛性交流展的形式,让广大爱好者有一显身手的机会,同时还可以组织参展者在一起开展提问、答疑、讨论等互动交流活动。有条件的更应邀请集邮行家在现场进行辅导,指出各部展品的优缺点和展出者努力的方向,鼓励新集邮者树立信心、不断创新。举办这种类型的邮展,在展览规则上可以适当松绑,尤其在展品类别上应该多关注群众喜爱。我们说,所有的邮展类别、规则、数量、评定等本来就是人为决定的,并不是客观要求非如此不可,完全可以为了集邮的全面普及而制定一套新的办法和措施。可喜的是,目前有些邮展的类型和结构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一般爱好者,如生肖集邮、原地封、个性化邮票、附加费、自动化戳记、签名封片、趣味集邮、文献集邮等新兴类别的展品已相继登场,这为广大爱好者的积极参与构筑了很好的平台。有些邮展在每部展品的贴片数量上也做了调整,一框、一页类展品正在兴起,参展门槛显然渐趋放低。我建议今后还可搞得更灵活一些,允许两框、三框,甚至两页或一行(四页)、两行的展品出台,只要大家玩得舒心,从中获得乐趣即可。为了保护和延续集邮活动,我们必须面向大众,尽量不要束缚住集邮者的手脚,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去面对集邮的发展,千万别把集邮搞成少数人的炫富游戏。所幸国际集邮联合会也已意识到这一趋势,近些年来在重大邮展中加设了一框类、开放类和促进类,前年的巴西世界邮展还在现代类展品中首次采用三框展品,这些也都是适应时代潮流,增强集邮生命力,使集邮更接近于广大群众的举措,我们理应为之欢呼。
当前除了在邮展上下些功夫做些调整外,提高青少年的集邮兴趣更是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指导他们多读邮书增长邮识,引导他们走进邮市或在网上选购邮品,鼓励他们开展交换互通有无,组织他们参与活动加强交流,这些都是使他们真正走进集邮领域的重要措施。目前有些学校里的青少年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已受到过一定的集邮文化教育,也参与过许多有意义的集邮活动和听过一些集邮专题报告,这些都是好现象,值得大力提倡与推广,但集邮必须亲自参与,适当投入,逐步积累,不该只是“纸上谈兵”。这对青少年是如此,实际上对任何人也都是如此,至于集什么,集得成绩如何,以及是否组编邮集和开展研究等,这在开始阶段都无须强求,集邮的路长着呢,是一辈子的爱好,完全可以慢慢地稳步前进。(更多精彩,尽在《中国集邮报》。请到邮局订阅《中国集邮报》,记住邮发代号:1—164。)
针对目前情况,集邮组织和老一辈集邮者应当担负起责任,认真做好普及工作,这是“更重要的事”,也是努力方向。我们说,开展集邮活动除了举办邮展外,还有许多如邮识讲座、学术报告、集邮征文、沙龙交流、邮品交换、兴趣拍卖、专题研讨等广大会员感兴趣的活动,各级邮协完全可以经常举行。此外,还要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让更多原本不了解集邮的人跨进集邮之门,这是我们这代集邮人重中之重的“使命”,否则若干年后集邮将会淡出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远离广大群众,很可能逐步走向衰亡。集邮是一项耐性子的游戏,一般不会让人立感兴奋激动,因此在当今生活节奏快速、处处追求高效的社会里很难吸引年轻人。如果我们这些懂邮票、喜集邮的一代人不负起推广集邮的重任,不重视培养新生集邮者,我们将有愧于邮坛先辈,有负于集邮事业,也对不起后人。
当然,“普及”和“提高”两条腿走路一直是发展集邮的基本方针。除了我们应以普及为重点,让广大爱好者打好集邮基础外,对国际上通用并在不断发展的集邮展览的各项标准、类别和规则,仍必须继续执行和贯彻下去,这对提高我国集邮的总体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省市级集邮协会需要对那些藏品丰富,且具有一定能量和潜力的爱好者大力加以扶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增进邮识和提高组编邮集的能力,虽然他们是少数中的少数,但能量巨大,让这些精兵强将在国内外邮坛上争金夺银、大展宏图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应该看到,他们的成就也是可以作为学习榜样和努力方向激励后来者。
归纳下来,集邮“更重要的事”,就是想方设法培养人们对集邮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来。各级集邮组织不仅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邮活动,更要大力发展新成员,尤其是中青年一代,使集邮后继有人。另外也需注意,在推广集邮的同时,不必用过多的规定来约束爱好者,应该让大家觉得集邮很随意,很放松,很开心,也很“自由”,理解集邮是文化,是科学,是嗜好,是鉴赏,是积累,是创造,而更重要的是集邮丰富生活、怡情增智、陶冶情操、使人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