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雷同的书法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雷同的书法

雷同的书法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郑利权

  综观当下形形色色的书法展,特别是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毕业展,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雷同”,不分你我,像古人、像今人、像名家、像老师,独不像自已。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书法艺术的“同质化”。

  “同质化”最早见于经济界,是指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同质化”是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信息传播的快速与便捷,接受的信息量日趋一致。人们发现身边的东西越来越雷同,比如一份报纸、一条新闻、一条短信甚至高校的校训。同质化已经成为社会各大行业面临和关注的共同问题。

  “同质化”也传染到了书法艺术领域,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书法家们,作为书法的新生代,他们接受能力强,个性意识淡薄,极容易受到影响。当下的高校书法毕业展,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三多三少”:一是行草多,篆隶少;二是拼接多,单幅少;三是大幅多,小幅少。书法学院教学的模式化、书坛的“跟风现象”、“集字式”创作是导致“雷同”现象发生的三驾马车。

  自上世纪60年代创立书法本科专业以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书法专业化、学科化的教学体系与培养方法。书法专业化在推动书法发展、培养书法人才、普及与传播书法艺术上的贡献卓著,同时也带来了书法模式化倾向。“从修养与学问立场走向专业立场”的直接后果是过多地将书法视作一个纯技术层面,而对书法相关的文化内涵关注较少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关注。纯技术训练淡化了个性,严格的教学程序与规范的培养体系训练出来的理性书法,成为束缚个性的艺术枷锁。

  而“跟风现象”与“集字式”创作则是展览时代的产物。在当代书法展览化、大众化的背景之下,伴随着高校书法专业的日益膨胀,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国展日益演化成为书法专业精英竞技的舞台,参加国展也成为青年书法家特别是高校书法专业学生成名成家的高速通道。在国展状态下,书法创作思想发生了位移与变质:从为个性修养向为展览量身定制服务。

  无论是“跟风现象”,还是“集字式”创作,都是由于功利与浮躁所带来的,书法作品大多以玩弄技巧为主要目的,性情在书法创作过程中很难嫁接和发挥。因为浮躁与功利,所以重复多而思考少,最终表现出来的是性情的缺失,内容的缺失,气息的缺失,这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年书法家主体精神的丧失与人格的模糊。

  人们通俗地把书法称为“写字”,表面的含义是用毛笔写汉字。而此背后蕴含着书法作为“书写文化”的本体意义。书法是心灵的艺术,只有用心书写,他的作品才掺进了个人全部的喜怒哀乐,形成了个人魅力,写出的作品有个性,才能打动人。因而“书写文化”的本质是“我手写我心”。而当下书坛,许多书家并不能领会“书写”的真正含义,沦为“做字”的书法家。“做字”是书法中“技艺”的部分,是死的传统技法,是对古代技法的僵硬理解与误读。艺术活动内在具有一种“非职业性”,在书学辞典上标志着技巧“成熟”并不单纯是一个褒义词,在许多场合,它意味着作品生命底色的稀释以及随之而来的艺术力度的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书法大家总会经历对技巧先取后舍的过程,正所谓“绚烂至极,复归平淡”。

  如何看待创作个性的美学意义是当下每一位书法家所要考虑的问题。在书法的道路上,“师古”与“临摹”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古往今来的书法创作实践中一直存在,但却为历来书法批评所忽视的作品与作品之间“下意识抄袭”。以后世学米芾为例:米友仁“似”米、吴踞“摹”米、董其昌“学”米、王铎“造”米。王铎学米而能自出机杼,之所以成功,除了其才志外,更重要的是有敢于抒发个人性灵的勇气。性灵是个人的标识,是真实且不可摹仿的,对个体生命意义的关注表现在书法中是对于艺术主体自身的挖掘与珍重。

  因而,在信息爆炸、冷漠浮噪、功利化、同质化的语境之下,需要时刻告诫我们作为生命感悟的独特性、唯一性和永远的不可重复性,强调书法创作的唯一性、写意性与个性化,让每一件书法作品都拥有一种存在的意义。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