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地标上的萧和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宝物评论 >> 地标上的萧和

地标上的萧和

作者:佚名      宝物评论编辑:admin     

  菖见                                                                                    

  在南京,只要抬头,便能看到世界第七高度的地标建筑——紫峰大厦。画家萧和的艺术工作室便盘踞在这座现代的艺术构成里。

  落地的玻墙,飘过白云,坐北朝南的画案前,萧和不急不慢地侍弄着笔墨。两位充当画家助手的少男少女,处理着信息,打理着杂务,温顺得如同松狮。萧和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身处高端,脚下的车流和喧哗,没有丝毫打扰他创作的情绪。相反,因为“紫峰”的绝对高度,为他挡去了不少灯红酒绿的邀约,使他攒留了更多的精力伏案耕作。

  关注萧和的目光显然愈来愈多,目光里的成分也是复杂和多彩的。喜欢仰视的评论家们开始热议低调的萧和;甚至有券商也伸来橄榄枝,要打包萧和的艺术上市运作。萧和并没有为此而喜形于色,还是往日的状态,绘画,喝酒,怀旧。他的淡定,或许是与生俱来,或许是岁月打磨。

  

  在萧和的生命里,除了绘画,还是绘画。他的绘画才情萌发于幼年,是父亲萧鼎咸打开了他的艺术天聪。

  萧和父亲是一位修养深厚的文化人,精通古典文学,热爱绘画书法,与老派的李味青、萧娴、赵良翰、张正吟等常有艺术上的雅集。更让人敬佩的是,萧老先生还是一位亲近思想追求真理的磊落丈夫。至今,萧家儿女还珍藏着父亲1942年在重庆新华书店购买的《鲁迅语录》,封面是由老先生亲自绘制装帧的。萧和的母亲则是一位善良朴实的贤妻良母。在这样根植于传统文化又浸染新思想的家庭里成长,萧家兄弟姐妹的脑瓜里自然会生发出颇多的想法。

  萧和童年的理想,或许就是当一个画家。他手中的笔记录母亲做针线活,记录去灵谷寺郊游……他的绘画作品无疑是南京一中的骄傲。这所老牌的中学专门为初中生的萧和举办了画展,这在上世纪60年代是一件无比风光的大事。

  三

  然而,人生的遭遇总是与时代息息相关。1968年秋天的一个午后,萧和背着行李和一群热血青年奔向南京下关三号码头。吐着烟雾的小汽轮,早已静候在江边,它要把那批青年燃烧着的城市热情,载向荒凉而又陌生的乡野。

  萧和的一个亲戚赶到江边,最后一次劝说萧和,母亲得知他报名去农村,已哭了几天,茶饭不思。萧和依然是那么坚决,认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小汽轮载着热望的青年顺流而下,转入运河,再转入纵横交错的河汊。视野里的房屋和人影越来越少,陷入眼帘的是飞白的芦花和叫不上名字的野禽。在乡村留宿的第一个夜晚,寒流便突然袭来,沉默的人群里开始哭泣。萧和藐视着身边的泪水,认为那是对理想的背叛,是对祖国号召的亵渎。

  真正的考验来了,赤脚在结冰的水田里拉犁;顶着烈日在田埂上挑麦把……手脚冻裂,肩背脱皮。与城里的生活相比,苏北里下河的田间劳作无疑是一种炼狱。很多知青被击垮了,他们盼着回城,盼着早日逃离苦难。甚至有人开始颓废,开始撒野和放纵。而萧和依然保持着从父母那里延续的坚强和乐观,无论劳动多么疲倦,他都会挤出时间画画创作。他心中绘画的火苗始终燃烧着。公社和县里的宣传活动,少不了萧和的绘画,《新华日报》也时常刊出萧和的绘画作品。

  因农村入画的题材丰富,萧和在这里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并由此收获了颇多荣誉,赢得了许多掌声。他很快被调入扬州市内,从事着一份令人羡慕的文化工作。

  

  返回南京的萧和,进入了省歌舞剧团,继续从事着与绘画相关的工作。因其传统绘画技法的扎实,江苏美术出版邀请他参与中国画技法丛书的编撰。萧和负责其中的人物画卷,他将中国绘画十八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重新的图释,每幅图画都由他亲手绘稿,那些八开小卷,追摹着古人的气息,影响了一批眷恋绘画的青年。

  萧和人物画的用线,取法顾恺之、李公麟、陈老莲等古人,同时,又受到新金陵画派的亚明和胞兄萧平的影响。他在挥毫取像时,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不受规矩之束,却在方圆之中。他的画里有满腹经纶的老衲,有妖媚迷人的仙姑,有唐装汉服的夫子,有榴裙飘飘的潮女……难怪诸多评论家们对萧和的绘画,均有惊叹之语。

  萧和人物绘画题材的宽泛,表现手法的自由,既出于传统根基的夯实,又得益于人生经历的磨练。人们在溢美萧和绘画的学术高度时,不知有没有关注到其作品里的善性?那些狐仙山鬼,凡人俗士,都在萧和的笔下朴素而散淡。这是萧和心地的自我写照,这种心地间自然生发的善性,是作者的一种文化品格。即使在酒桌上,这种善性也时有流露。萧和从不敷衍年轻人的敬酒,这是他的温和性情,更是他的自觉善待。

  

  在四百五十米的地标建筑上绘画,萧和或许是江苏第一人。好事的评论家结伴登上那座立于云间的紫峰大厦,在萧和的绘画面前指手画脚。当有人抬举他已迈向大家的门槛,萧和急忙摇手,忐忑而真诚地回敬着笑。他并不糊涂,中国绘画史的地标清晰地悬在他的胸膛,他以理性的热情,在这个文化地标上打造着属于自己的恰当位置。

  地标上的萧和,大有作为。

  辛卯年春分于新华日报老楼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