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紫砂收藏 >> 紫砂常识 >> 玩壶十说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紫砂收藏 >> 紫砂常识 >> 玩壶十说

玩壶十说

作者:佚名      紫砂常识编辑:admin     

    吾不做壶,然而爱壶,且结识壶友众多,平时不乏交流,颇有感悟,想说的话不说难受,故写就《玩壶十说》,正确与否,玩家可以商榷,壶家请勿对号入座。
    紫砂收藏必读:紫砂工艺厂简介
    一、名作之说
    紫砂有史以来,出了不少名人: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惠孟臣、黄玉麟、俞国良、范大生、冯桂林……这些名人,历经几个朝代,多是因作品 的不朽而成为紫砂名人的。新中国成立后被政府认可的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位老艺人,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好,人品也 好,并能带徒教艺,成为解放后宜兴紫砂逐渐发扬光大的奠基人。在他们的桃李中,又出现了更多的名人,像徐汉棠、徐秀棠、汪寅仙、吕尧臣、谭泉海等。这批名 人也是继承了传统的技艺,有扎实的制壶、陶刻的基础,加上躬逢盛世,国运昌盛,社会进步,媒体发达,使他们的名头越来越大,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多,也被越来 越多的玩壶者当“星”追,这不能不说为紫砂业之幸事。
    如今又见另类紫砂“名人”,以紫砂救世主面目出现,都想争当时大彬、陈曼生第二第三;原本从事其他行当的人忽然涉足紫砂,且莫名其妙地成了某某 名家之徒、学生。他们攀识政要,投其所好,千方百计巴结权贵,商业炒作十分娴熟。报上常见名,荧屏常见影,广播电台常有声,长年累月浮光掠影,莫道技艺有 多精,却见壶外功夫深,递上名片吓一跳,“艺术头衔”节节高。这些名人你说他不成功吧,他赚的钞票并不少;你说他成功吧,未见有让人动心的作品,唉!市场 经济,出名也真是容易,可惜行家不会喜欢这些“名人”,历史将留不住这些“名人”。
    二、名作之说
    紫砂艺人要成为真正的名人,都要有一番艰辛,很不容易,而且在成名的过程中一定出过不少上乘佳作。没有名作,难成名人,这个道理最简单不过了。 但成名的名人不一定每件作品都让人震撼,也会出一些与他名头极不符合的平庸作品。市场越好,做得越多;做得越多,越见平庸、应付之作,有缺陷的修补之作, 常见在玩家手中流转。商业时代的书法家、画家包括其他一些艺术门类的名人,恐怕也如此,至少紫砂行业中不乏其人。
    三、工手之说
    历史上就有代笔一说,近年来又常见报纸上揭露学术界有“枪手”之说,意思就是由别人来写文章,署上自己的名字去发表。如今。此风吹至紫砂行业。 据说一些有了名气或有了一点小名气的人已不愿意吃做壶之苦,就借用“工手”来作,然后象征性的校校嘴鋬,光光明针,然后敲上自己的印章,以名人作品出售。 售价当然不低,那些尚无名气的“工手”也乐此不疲。这一现象的出现,倒也着实造就了一批制壶高手(指技艺)。当“工手”们的腰包鼓起来以后,他们迟早会摆 脱被雇佣的桎梏,去追寻自己的名头,能无声无息、两厢情愿就上上签了;就怕为了炫耀自己光荣的“工手”史,会大吹特吹××大师的壶一直是我做的,只不过盖 上他的印章罢了。据说,已有这种风声传出,业内人明白,玩壶人也在逐渐明白。

紫砂壶16把

    四、职称之说
    专业人员搞技术职称评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一种政府行为。职称应该能大致反映一个人所从事专业的水平,但也不能全部说明问题,尤其在传统的民间工 艺行业。主要是设置的门槛,如外语水平,计算机考试,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的论文发表篇数,获过什么样的奖项,有几家博物馆收藏你的作品等等(在商品经济的今 天,这些都可以想方设法搞定),基本上与他的作品水平不搭界。历代的名家以作品和人品出类拔萃于行业之林,一手绝活,见真功夫,在没有职称的年代也不会有 名片去炫耀自己。如今有些做壶人已拿到所谓世界大师的证书,不仅不认识A、B、C,连几个汉字也写得不工整。如今有职称的做壶人为数不少,其中不乏挂羊头 卖狗肉者,同样,没有职称者却能做一手好壶者也不乏其人,因此,奉劝玩壶者当心,买壶时别陷入职称陷井,还是要不断提炼自己赏壶的本领。
    五、获奖之说
    如今的各行各业都在评奖,任何一个行业里稍微有一点名气的,都有一大推让人眼花缭乱的获奖证书、奖杯、奖牌。应该说,组织这些评比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好的, 可以推动这一行业的发挥和提高,既可以不定期地检阅行业成果,也可以通过评比发现人才。近年来的评比活动政府不搞了,行业也搞得少了。倒是各种商业性的评 比活动十分频繁,其目的是打响展销会品牌,租出摊位,使展览的组织者能获利。于是这种评比就变味了,各种商品大杂烩,各路评委大聚会,管你懂不懂这个专 业,反正多少有点名气,给了辛苦费,基本上按组织者的意图“评比”。光收摊位费还不够,必然再卖掉一些奖杯、证书才有利可图,于是一个摊位就给一个金奖, 二个银奖,铜奖随便拿,不够的话金奖、银奖也可商量,再给你几个也无妨。只要新闻媒体一公布,就皆大欢喜,明年可再来买我的摊位。那些蜂拥而至的参展商买 回来的证书、奖杯比卖掉的茶壶多的多。这样在宣传自己、推介自己又多了筹码,广告小册子上又多了一项“光辉”,下次再印名片,也可增印一行“××金奖获得者”。
    劝君多看作品少相信这些获奖证书,且不说这些评比的权威性如何,光看这些七拼八凑的评委,你就应该知道这些奖杯、证书的含金量了。


    六、证书之说
    如今的玩壶人看上一把壶,在左看右看吃不准的情况之下,往往依靠一纸作者证书,于是大凡有点名气的作品,都附上一张证书。真正名人做的壶没有证书也是真的,反之,假冒名人做的壶即使附有证书也是假的。你想,在连人民币都能制假的年代,要做几张作品证书岂不易如反掌。不信你到全国各大旅游景点卖茶壶的商店 看看,或者到产地走走,要谁的作品没有,要谁的证书没有。那一张张精美的证书不张冠李戴得闹笑话就算不错了。我偶有一次去杭州,在西湖边的茶壶店里,就亲 眼看到具名何道洪的证书却贴的不是其作品的照片。现在几个大师级的壶艺师不再印刷证书,而是手写一张证明伴着自己的作品交给玩家,不仅作品是件不可多得的 艺术品,那张一手好书法、韵味十足的证书也是件艺术作品。当然,你能不看证书就能玩名家壶,就是高人了。
    七、出书之说
    如今的商品经营者,都大量印刷精美绝伦的广告宣传册子,以胜过事实的词藻来夸大自己的产品。宜兴紫砂出画册由香港、台湾的商人开风气之先,卖谁的壶,印谁 的作品集,在尚未流行广告宣传的年代,就有卖什么吆喝什么的商人(电影里看到过)来推介自己的公司。继而此风吹进国内,吹进紫砂业界。如今的紫砂画册老、 中、青艺人都在印,而且越印越漂亮。名人题词。专家写序,领导合影,获奖证书,出国游访,国内参展,凡是能够显赫自己身份的,一股脑儿印上去。二十岁时的 习作到成名作,老来作,洋洋上百件,重金买个书号(出版社暗自喜欢,大赚做壶人铜钿),然后举行发行仪式,上级首长、地方政要、社会名流、同道师兄妹,花 篮锦簇,气球高悬,盛况空前,不可谓不热闹。书再精美诱人,也不能就说明他的作品水平就有多高,权且当作商业广告吧,随便翻翻。
    八、师承之说
    民间工艺、工匠讲究师承之说,紫砂业尤甚,名师出高徒在老百姓的心中烙印很深。某人是个工匠,先要问他是跟谁学徒的。做壶人出道都要拜个师傅,开始不觉得 怎么样,一旦步入社会投向市场,就知道师傅多么重要。于是能迂回曲折,先是师从××,后跟随××大师多少年,得其真传云云。能挂上顾景舟的就是顾景舟的门 生,能说徐汉棠就是徐汉棠的徒弟。在他的作品集上、广告小册子上,都得有说明,有的甚至同时拜几个大师为师,以炫耀自己的出身是多么显赫、多么荣耀。许多 玩壶人真还相信这一套,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定能出高徒”。紫砂行业谁跟谁学徒,谁是谁的师傅,业内人都一清二楚,不必“篡改历史”。
    其实,话要说回来,跟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悟性如何,勤奋与否,最终要看你的作品如何?作品好、玩家信服你;作品不好,即使你的师傅真的是位高人,这位高人在黄泥底里也在哭。
    九、馆藏之说
    在紫砂艺人的职称晋升中,有博物馆是否收藏过你的作品这么一条。于是许多做壶人千方百计到一些博物馆送作品,严格意义上的馆藏品要求是很高的,它不仅有史 料性的价值,还应该是代表某个行业一个时期的最高水平。一些艺术家一辈子梦寐以求要让自己的作品能进名声显赫的博物馆,但十分不容易。如今不一样了,原本 有政府足额拨款养得滋滋润润的博物馆现在经费都不宽裕,有的甚至捉襟见肘,不得不想法设法搞点经营,以补经费之不足,更无力收藏好东西。因此,听说有人 送,他们何乐而不为,于是许多平庸之作,堂而皇之的进了“殿堂”,博物馆也成了“超市”。笔者已见到不少这样的馆藏品了,烫金的大红证书,一下子成了送壶 人自我吹嘘的资本,大吹特吹,希望玩家也都来收藏他的作品,真是名利双收。这样的“馆藏品”未见水平,实不可信。
    十、家传之说
    民间工艺也讲究家传,唱戏的如此,工匠如此,做茶壶的也是如此。学做茶壶的初衷必不指望当大师,也想不到今天会这样风光,只是捧只饭碗而已。因此,子承父 业,女承母业的人不少。随着紫砂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中也出了不少高手。改革开放前,媒体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可以宣传,可以吹捧,可以花钱做广告,更无商 业包装,而是硬碰硬以作品说话,一传十、十传百,海内到海外,再由海外到海内,高手就形成了。如果这个高手的子女也做壶,就成了家传,到今天的第三代第四 代再吃这碗饭,就更不得了了,似乎名人的后代也一定是名人,殊不知祖辈的名人之所以成名,是吃了多少苦磨练出来的,在浮躁的今天,你还有这种意志和毅力 吗?你还能甘于清贫吗?可见,即使是家传,也要看作品如何?在生物遗传上,原本优良的品种连种几茬是会退化的,这个简单的道理农民兄弟都懂。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