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别样的泥塑
紫砂雕塑始起于成熟期,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就有徐友泉擅塑水牛和陈仲美塑观音大士像的记叙。不过传世数帧时大彬款佛像作品也许是托名之作。嗣后,雕塑作品一直是紫砂艺人的闲情偶寄。民国时范鼎甫创作的“鹰”曾获国际金奖,冯桂林也曾制作过观音佛像、三脚蛤蟆等。改革开放后,在徐秀棠的倡导下,紫砂雕塑从业人员增加,创作題材也从佛像作品拓展到以写实风格表现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物雕塑,成为紫砂市场仅次于茗壶的品类。徐秀棠创作的 《雪舟学画》、《不朽的生命》、《供春》、《坐八怪》、《萧翼赚兰亭》、《始陶异僧》等,或在全国获奖,或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都是烩炙人口的佳作。知名的紫砂雕塑家除徐秀棠外,尚有毛关福、赵洪生、储立之、罗小平、卢剑星、陈建平、周定芳、史小明、李正华、陈文南、勇跃骏等。
杂器,杂而不凡
将不能归属以上门类的紫砂陶器统统称作杂器,不论常见还是罕见的,它们有围棋罐、蟋蟀罐、帽筒、鸟食杯、枕、底座、挂屏……
蟋蟀罐:养斗蟋蟀的器皿。清乾隆时的一件鼓形蟋蟀罐,堆塑鹭鸶、荷花、兰花纹饰,非常漂亮。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名匠杨彭年造蟋蟀罐,盖面与罐身均有褐色漆绘海水云龙戏珠纹,极为精致。而长方体过笼一头有洞,当是捕捉蟋蟀时用的。
帽筒:晚清放在大户人家大厅条桌两边置帽的器具,未置帽时可作陈设;大多为圆形,也有六方形的,高度在20-30厘米间,成双成对,有的有盖;常常镌刻楷、行、篆、隶各体书法和花鸟、山水、人物画作,极富文化气息。
枕:中国古代有以陶瓷制枕的传统,如宋代定窑、青白瓷都有孩儿枕。紫砂陶也不例外,明代李婉芳孩儿枕造型与宋定窑孩儿枕相仿。清光绪东溪铭对枕则为筒瓦形,一面刻诗,另一面饰仕女图,现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当代大师蒋蓉制过可爱的冬瓜枕。盛夏午休,枕着冬瓜枕入睡,一定会备感凉爽!
乌食杯:紫砂雀杯小巧玲珑,惹人喜爱。从清雍正朝至民国时期都有生产。形状有深笃(底深凹)、尖笃(底尖)、笔筒式等等。装饰手法则釉、彩绘等。
而紫砂围棋罐、挂屏、古玩底座等数量极少,在此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