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玉石 >> 玉石分类 >> 寿山石 >> 浅谈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玉石 >> 玉石分类 >> 寿山石 >> 浅谈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

浅谈寿山石雕传统人物雕刻

作者:佚名      寿山石编辑:admin     

    距今约2.3亿年至6700万年,在今日福建东部的范围内曾出现过一次地质大变动,大量岩浆突破地核冲出地表形成了烈焰冲天、浓雾腾腾的火山大爆发。伴随火山喷发出来大量的酸性气体、液体,交替分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长石类矿物,将其原先含有的比较活跃的钾、钙、镁和铁等元素分化,而保留下较为稳定的铝、硅等元素。这些含铝、硅元素的溶液,后来重新冷却结晶成矿,成为地开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类集合体,因主要产于福建寿山而得名为寿山石,像寿山石这样灵纯、剔透、晶莹、斑斓的石矿,世间罕见。

    寿山石质柔易功,色泽丰富,寿山石雕的题材与造型无奇不有,有人物、动物、花果、山水、博古器皿等;经唐宋以来历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发展,使之更充溢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清朝同治年间起,寿山石雕因不同的造型及刀法,形成“西门”与“东门”两只艺术流派。西门派艺人善于因材施艺,刀法浑化,追求神韵;东门派艺人讲求造型奇岸,善取俏色,刀法矫健,作品玲珑剔透,精巧华丽,雅俗共赏。当时的名匠林谦培将技艺传至清末的林元珠,再传当代的周宝庭、林友清(人称“东门清”)等名家。

    参考阅读:寿山石的收藏与投资

    本人从艺18年时间,师从寿山石雕名艺人林友清的传人徐仁魁,专攻寿山石圆雕人物。“各门艺术常常倾向于互相融合;而真正的艺术家,却在于尽量保持各门艺术的独特的特征”(歌德语)。寿山石雕东门派人物造型和技法的独特之处,可以从许多已故名家的遗作中细加品味:周宝庭的《老子》、《十八罗汉》等人物精品的特点是气韵传神。“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顾恺之语》。他追求的就是以形写神。林友清的《牧羊》等人物佳作,则以饶有古意的刀韵验证了自己的雕刻要诀:“相度石势,以工配石,以石取形”。研读“东门派”名家名作,是为了继承这一传统工艺。继承不应仅是一味摹仿,而应善于借鉴——在借鉴中感悟其艺术的真谛,启迪“自我胸臆出”的创意。1999年,是我的创作始获业界认可的转折点:《魁星》获福州市第13届“如意奖”评选活动优秀奖;《喜寿益福》又获15届“如意奖”评选活动优秀奖。此后,我的创作渐入佳境:同年5月,又创寿山“旗降石”雕《酒香》,以白色石材刻画仙翁、书童和回头鹿,以偏红的金黄色表现三个人的脸部醉态和酒壶,构图奇拙,情趣盎然,荣获“新世纪福州雕艺五十名家百名新秀精品大展佳作奖”。

    寿山石色泽丰富,寿山石雕也因巧色的运用而富有特色,行话道:“俏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宝”。本人创作的在福州第一、二届“风华杯”青年艺术家寿山石雕作大奖赛获铜奖的《荷之舞》和《独占鳌头》就是对东门派“善取俏色”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

    推荐阅读: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清)

    尚均雕寿山石弥勒像(清)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清)

“玉璇”款寿山石雕罗汉像(清)



    “在塑造容貌时,主要工作是在寻找那表出特征的动来。能力低的艺术家很少有这勇气,单强调出那重要的动来”。面对一块宽40公分,高20公分的芙蓉石料,我闭目构思--幅《十八罗汉》图在脑海间“动”了起来,有翻 经书的,有展阅长卷的,有搔背的,有抠耳的⋯⋯于是,我欣然命刀,几乎一气呵成了这幅造型生动,富有神韵的作品,画面紧凑而无拥挤感,赢得了众多收藏家的高度赞赏。



    实践表明,作者越有悟性,作品越能通灵。荣获第二届“风华杯”大奖赛金奖的寿山“荔枝石”雕《论道》,可谓通灵之作。作品以八仙中最先得道的、坐酒缸摆棕扇的汉钟离和左手搔蓬头,右掌抚古兽的李铁拐两仙“津津乐道”地“论道”的画面,运用精细雕工刻画面相,着力表现人物神韵;而服饰衣褶则以大块面包裹,以见粗犷,厚重和古朴。作品的构图讲究人物动态和整体造型曲线的协调统一;于圆滑流畅,剔透生动中更显仙人的悠然神态。正如欧阳予清所言:“抓住人物一刹那间留下的形象,表现一个感情的顶点”。

    毕竟,艺术创作是艺术家情感因素的外在流露。艺术家们往往时时刻刻的在做作品,可能开始是无意识的,因为艺术家开始时和普通人一样有了对生活的各种感受后,会很自然地把他的各种想法反映到作品里头。这样作品就注入了具体内容,当艺术家心情愉悦的时候,作品表现的就是快乐的奔放的东西,艺术家忧郁、伤感、愤怒的时候,作品则会体现出--相关的内容。但是艺术家在最开始表达情感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运用什么形式,一旦作品成型,就预示着情感表达的完成,作品也就完成了。我在创作上也是这样,很少去刻意的选择艺术表达方式。当然有时为了验证对某种材质的掌握程度,或者追求某种材质的肌理效果,再有就适应和某些收藏家的心理需求,我也会进行各种材料、题材的尝试。无论怎样,总之是为了能更好的反映自己深厚的情感因素。

    这种对寿山石、对创作人物对象的情感因素也可以叫“雕刻意念”。所谓“雕刻意念”,是与雕刻家的创作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艺术领域而言,创造习惯表示一种相对不变的情趣。在寿山石雕历史上,这种相对不变的习惯或者情趣曾经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只是到了20世纪才被从根本上打破,并开始了不同情趣相互宽容的时代。为了有所区别,我称前一种雕刻情趣是古典的,有一种是现代的。

    总起来说,古典的雕刻情趣在于摹彷,也就是与雕像之外的一个实在的模特相似,无论这个模特是一个实在的人还是物件。用形而上的语言,我称古典的雕刻意念为“显”或者“不变”。这里我们必须提到罗丹,尽管他已经走到了现代雕塑的门口,但是他基本上是一个古典主义者,就象征的意义而言,甚至可以说他是后者的最后一个代表。从他的代表作《思想者》或《青铜时代》中,我们能轻松的见到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影子。古典的艺术睛趣告诉我们,无论是雕刻还是绘画,一定要符合人体解剖学的比例,以使作品最大程度地与所刻画的人物相似。但是,罗丹作品的另一只脚已经跨进了20世纪的门槛:他的某些作品也试图突破呆板的摹彷,表现视网膜所见不到的东西,生命的幻想。于是,罗丹想到以雕像的运动抵抗相片一样的呆板,他称赞热里科(G 6 ricauh)画的马展示了四蹄同时伸展:尽管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景象,但它却生动体现了观看赛马者内心的真实体验。这里的“同时性”,即变现实中的时间交替为同时展示不同位置的“重影”--这像似某些印象派的主张:艺术表现自己“看见”的“感情”,尽管它可能是一种幻觉,但却比任何照片更接近真实。

    实际上,现代雕塑与现代绘画的意念都可以追溯到塞尚和毕加索。与罗丹比较,塞尚更具开拓性,他是现代艺术的真正鼻祖:他中断了对从前艺术作品的摹仿,“抛弃”了模特,开始了与外物不相似的艺术。概观20世纪西方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称这种“不相识”为隐与变,它们截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现代雕塑关注传统雕塑看不见的空间,并把这样的空间以变形的形式表现出来。用形而上的语言,传统雕塑只看见外部世界可观察到的同一或一致,而忽视了不可用视网膜观察到的多样性的空间,令人感到不安的空间。敏锐的现代雕塑家从后者体验到神秘,就像爱因斯坦能觉察到时空的相对性一样。

    从美学的观点总结,寿山石人物的“雕刻意念”可以导致有三种创意美:一是理想化的创意美,如魏晋时期善清淡重神韵的人物之美;二是现实化的创意美,如宋元时期自然现实主义的人物之美;三是二者熔合之美,如盛唐时期理想与现实融合的人物之美。我所追求和实践的正是后者。艺海无涯,寿山石雕艺术的探索征程将是永无止境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我将与时俱进,乐此不疲!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