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其合理性的。但要说明的是:即使同一产地的玉料,其形成条件也不会完全一样,结构也不尽相同,有时还要综合来做判断,尽管如此,我信以下的内容会对大家对不同产地的白玉的认识会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我就逐一介绍: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戈壁料结构以细颗粒为主,油性好,但有颗粒感,里面往往会有非常非常细小的白色点状杂质。戈壁料外面的风化皮越细,里面的玉质就越佳,极品的细皮戈壁白玉并不亚于白玉籽料的。戈壁料的颗粒结构注定了他是不会有絮状棉结构。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
俄料具有粒状和纤维状结构,颗粒比和田稍大一些,也有很细的,也有一定的油性,纤维交织发育不完全,里面的絮状棉较生硬,边界明显。粒状和纤维状结构决定了它的特性:要么过透,透度合适就会显干,无糯性,感觉熟度不够。它的结构还决定了较难抛光,抛光后易产生斑驳感。
昆仑玉:在青海玉出现早期对青海玉的一种模糊的称法,以降低人们对青海玉的排斥心理,因为不管和田玉还是青海玉都是产于昆仑山的,原则上都可称为昆仑玉。但事实上只有青海玉叫昆仑玉的。如果有人对你说这玉是昆仑玉,呵呵,那就是青海玉了。
青海料:颗粒状结构为主,颗粒中大。颗粒状结构分布均匀,所以相对较透,不具有云絮状的交织结构,里面往往会有孤立的大颗粒白棉(直径2毫米左右)。抛光后表面易产生突起点。手感较干涩,除非抛玻璃光,否则表面是以一系列的颗粒断面组成,所以较干涩。
卡瓦石的本意是没有玉性的石头,它是蛇纹石类,硬度低,但是有不少人把一些石英岩玉也当作卡瓦石,因而有不入刀一说。如果你的卡瓦石不入刀,你可去测一下成分,看看是不是石英岩为主的石英岩玉,新疆着这种石英岩玉也很多的,比方所谓的戈壁彩玉就是一类石英岩玉,白的,黑的,黄的都有。
石英岩类玉密度低(2.6-2.7),颗粒粗,硬度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