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我国古代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古人判别玉石以质地、色泽为准,但因时代不同,其标准很不一致,名称也各异,致使后人很难理解其所指,更难从矿物学或宝石学上给以准确的解释。
我国是一个“玉石之国”,传统的玉石以软玉为主,次为南阳玉、岫玉、玛瑙、绿松石、青金石和孔雀石等。在考古发掘中,有时能出土一些紫晶、水晶、祖母绿、钻石和碧空等工艺品,它们现今都归属于狭义概念的宝石,不称为玉石。而琥珀、珊瑚、煤精、象牙、贝壳以及骨器、龟甲等工艺品,因质料皆同动物或植物有成因关系,在现代宝石学中则属于“有机质宝石”或称“动植物性宝石”。
19世纪后半叶,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中国的“玉”分为“硬玉”(JodEite)和“软玉”(Neprte)两类。软玉并非指硬度小的玉石,而是专指由透闪石等矿物组成的玉石的总称,即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和墨玉等,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锰。现在有人把硬度小的玉石(如岫玉)也称为“软玉”,是不对的。硬玉则专指“弱翠”而言。称“硬玉”是因为这种玉石是由硬玉矿物组成,同时也有因其硬度比软玉稍大的缘故。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纳铝。以上概念已被现今国内珠宝界、考古界和地质界所接受。所以,现在当我们单独谈到“玉”的时候,就是指软玉和硬玉。不过,象玛瑙、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南阳玉、岫玉等由其他矿物组成的传统玉石,我们有时也称之为“玉”。为了避免与软玉和硬玉相混淆,最好称其具体名称或统称之为“玉石”。玉石,包括软玉和硬玉,而玉并不包括所有的玉石。因此,“玉”和“玉 石”两个不同的概念,必须分辨清楚。
从目前国内外的资料看,宝石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如钻石、蓝宝石、红宝石、猫眼石、祖母绿、碧空、紫牙乌等等。宝石和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集合体的玉石,是容易区分的。总之,弄清玉、玉石、宝石的现代概念,对鉴别古玉至关重要。
传世古玉有真赝之别,了解一些伪造古玉的方法,也有助于对古玉的鉴别。伪造之法有以下几种:
1、补整或改作:如器形残缺不全,则取其他残片来修补,然后充当原件。还有以旧玉精华部分改作他器,玉虽古,而器为新制。补整的玉器声音暗哑沉闷,无清脆玉音,闻声可断定玉器是否补整。改造的玉器则不合尺度,因古玉器大小、厚薄、花纹、式样均有定制,据此可判断真伪。
2、以似玉之石冒充真玉:江苏句容的苏山,石色白而有光辉,有冷白色水石,上有水路或饭糁,颜色好的与真玉极相似,坚不可用刀刮,用它制成器物很容易骗人。山东产有俗名为“莱州石” 的玉石,分白色、绿色两种,前者优于后者。其中好的很光润,颇似玉,有人用它制作器物充当玉器。江苏六合县的灵岩山产有石子,俗名“宝石”。佳者极似玉,坚润之处尤胜于玉。有的被制成念珠、纽豆、手戒、钏、镯、炉、壶等。以石充玉者,都不温润,无论亮光多强,多不透明,硬度多低于玉。与真玉磨擦,玉无变化,而石即起条纹,虽长期磨擦,也没有什么进步。
3、伪造出土玉器上的斑痕:伪造黄土锈法是将玉器涂满胶水,埋入黄土泥中,或将玉器埋入盛有以猪血和成的黄土泥的大缸之中,日久则有黄土锈、土咬、血沁等痕迹。造璊斑法是将玉按照旧物式样仿造成之后,放入火中烧红,趁热置于还活的猫、狗或刚死的猫、狗的腹内,埋入地下,一年后掘出,璊斑与真者无异。再者,边烧边涂抹动物的血或红色颜料,或用透骨草、血竭紫草同玉放在罐内煮,都可以造成红斑。造黑斑法则将玉随烧随抹蜡油,或用泡湿的棉花包好玉,放在柴火上烤,这样可造成黑斑。还有一种造斑痕方法是用绳系玉,浸入油中煎熬,称为“油提法”。但无论伪造技术多么高明,真假总是有区别的。凡器物完整,黄土斑斑,温润似脂,斑痕俱全,皆多为伪制。因为出土玉器必定有土咬、斑沁、黄土锈等在土中埋藏的痕迹。
鉴别古玉或古玉器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从玉质、纹饰、器形和制作技巧等几个方面着手,通过肉眼或放大镜的细致观察,鉴别真伪并确定其制作时代。中国历代玉器具有一定的时代风格,其玉质、器形、纹饰、制作技巧各有其特点。但这种风格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并没有绝对的年代界限,常常是后代玉器带有前代的特征。这给古玉器鉴别和断代造成很多困难,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古玉器鉴别断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鉴别玉器,应把“稳定期”的制品作为重要的依据,因为它具有某一时期艺术风格的各方面特征。
2、对一种器物的时代特征,不能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要从造型、纹饰、技法、五色和玉质各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3、在各种特征中,要抓住主要方面。如在观察龙纹时,应着重看头部、腿部以及爪的纹饰演化,其中尤以头形最为重要;
4、要观物人微。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时代特征,常表现在很细微的变化上,而这些细微之处又常常被人们忽视。如战国的蟠螭纹,有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在双线细眉上面有一道阴刻线,若隐若显,不仔细观察就可能看不见。
对时代特征不明显的出土玉器,则可采用另外一些辅助办法来鉴别。如我国大量出土的古玉和玉器,可由年代可靠的地层或身世明确的墓主人间接地了解其年代。但这只是玉器年代的下限,而墓主人还有可能用前代的玉器殉葬,这就要再根据玉器的特征和政制的痕迹来研究它的始制年代。
鉴定古代玉器,除了从器形、纹饰和做工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方面入手,还应对玉质进行鉴别。概括地说,玉质鉴别可分借助仪器鉴别和肉眼鉴别两类方法,它们相辅相成。肉眼鉴别法主要有观察颜色、玉石质地特征以及用小刀等简单的工具大致确定其硬度。玉的质地以温润缜密,光泽如脂肪,触模如灵泉应手,半透明状而又敦厚浑朴者为上等。如果是粗糙干涩,无光泽,毫不透明又有瑕玷,动良久才显温润者为下等。玉器以白色为上,碧色、黄色也贵,白色如酥者最贵。若如饭汤,即谓冷色,有雪花及油色者,都为次等。每种颜色的玉又有等次。青玉价都低,甘清五色淡青而带黄色,有的非青非绿如菜叶,称为“菜玉”,这是玉中最次的。黄玉以如新剥熟粟色者为贵,称为“甘黄玉”,焦黄之色者为次。碧玉则以色深青如蓝靛者为贵,有细墨星的、颜色淡的次之。色黑如漆的黑玉,名“墨玉”,因产量少而为贵。赤玉名璚,色红加鸡冠者最贵,产量很少,人间罕有,此为最难得的奇宝。绿玉以深绿如染成官绿色或如松青绿为佳,色淡如兰花绿为次,只有其中带有饭糁的较好。土古色玉的表面看上去粘有—层黄土,但洗刷不掉,用利刀刮下检视,并非黄土,而是玉的成分,这是黄土色玉。单纯一色的玉很少,一般有好几种颜色,以五色玉最为美丽、宝贵。
肉眼鉴别古玉或古玉器毕竟是粗略的,有时是不可靠的,特别是对相似的玉石则往往得不出可靠的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古玉或玉器的鉴定也引进了测试矿物的一些新技术,借助宝石学和矿物学的方法,通过各种仪器对玉质进行科学的鉴别。这不仅精确可靠,而且鉴别数据还有助于为进一步研究玉料的来源,提供科学的依据。有的方法鉴定者可自己进行,有的则需要送样到有关部门进行。这些科学的鉴别方法主要是对玉石进行矿物成分的分析,得出其透明度、比重、硬度、颜色、光泽强度等等,据此可判断玉质。另外还可利用化学分析法鉴别古玉,这当然要借助仪器,由此可获得古玉的化学成分,进而断定玉质和材料来源。以上方法随科技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对古玉或玉器的鉴别将会采用越来越多的科学方法,其鉴别更为科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