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礼器在形式上与佩饰不同,它还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在新石器时代,玉佩饰的制造和玉礼器的制造都曾出现追求精美的倾向。商、周之后,佩玉追求的是玉质的温润,造型的巧妙,纹饰的华美及加工技术的高超。而玉礼器的制造则不然,它所追求的是“以少为贵”、“以素为贵”、以质为美的审美效果。
玉器:玉石鉴赏 和田玉
《礼记· 郊特牲》:“大圭不琢,美其质也。”就是说大圭是不需要加琢纹饰的,纹饰过于华丽,往往掩饰了玉质的天然本色,而不能表现它 的质地美。这一点在《礼记·礼器》中表述得更为明确:“有以文为贵者,确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牺尊疏布鬲,惮构,此以素为贵也。”其注:“琢当为篆字之误也。”另外《礼记·礼器》中还讲到了玉礼器以少为贵的原则:“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单席,诸侯视朝,大夫特、士旋之,此以少为贵也。”
那么“少”的含义是什么呢?我 们知道,西周与战国时的玉器,体积较大的很少,原因可能是大 件玉材之难得,因而玉礼器的尺寸越大而越少见。另外,这一时 期玉器所用玉材种类虽复杂,而人们对玉质的追求却非常苛刻,古代那种非和阗玉的玉礼器体系已不再为人们接受,制造礼器,材 质愈精愈好,因而“少”还含有玉质精美,与众不同的意思。
了解了古代玉礼器的审美特征,我们就较容易理解战国期间的“和氏璧”为什么能价值连城,它可能既有以等邦国的特殊含义,又具备质美、径长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