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缅甸政府举办的翡翠原料拍卖会(也称“公盘”)上,有一件事相当有意思:一块老帕敢翠料,是切成三四块的明料,在2004年3月缅甸公盘上标价18万欧元,无人问津,没有拍出去;到了6月的缅甸公盘上,政府又拿出这块料出售,让政府没想到的是仅仅时隔三个月,这块料竟以75.9万欧元成交,价格上涨了3倍多。
原料价格何以上涨的这么高呢?原因就是好了现在越来越少了。
以前去缅甸买料,好料真是不少。1997年去缅甸瓦城时,几天看下来头都看晕了,有料的矿主围着客人,一天下来有看不完的料,而且只要在一个人手上买了料,一下又有很多人闻讯拿着料找来。而2004年行家们再去瓦城,能看到的料已经很少了,往往跑了不少地方但看的料却不多,有行家说“瓦城都快被买空了”。现在是客人看料都要排队,等前边的人看完了才能轮上,如果客人给的价不够,往往几块料看下去就失去了再看的权利。有的客人为了看到好料,还要先买一两块本不太想要的原料,联络好感情才有机会看到好料,至于能否买到就只能求神佛保佑了。
有行家说“现在买料就像抢料似的”,但抢到手的料却并不能保证赚钱。即使买明料,亏本的风险依然很大。2004年7月一个广东的朋友花260万买了块料,在切开的部分看,颜色、种水都不错;买回来后再切一刀下去,颜色已发生变化,变得发暗,水头也没了,真是“神仙难断寸玉”,这块料最后只卖了8万元。另一个买料的行家投资几十万,做了一年原料后,告诉我他已经破产了。有一位广东揭阳非常有实力的行家,几年来投资数千万元做原料生意,2003年也以欠债一千余万破产。
买料的人着急,卖料的一方也不轻松。翡翠矿藏有限,目前的大机械开采模式要求投入的人力、物力要远远大于过去,加之人员费用和油价的上涨,虽然翡翠原料价格节节攀升,矿主们仍然有很多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矿主们抱怨一天的费用就要几万到几十万,而几个月、半年能出一块好料还算是有运气的了。与以前不同的是,缅甸人自己也开始收藏翡翠了,甚至缅甸市场上的翡翠成品有时比国内的价格还要高。
另一方面,2003年以来对翡翠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尤其是中国大陆的买家增长非常迅猛。收藏家手上的钱多起来了,买翠的眼光也越来越高,由低档买到高档翡翠,单件购买金额由上世纪90年代的几万元到现在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买好翠的人越来越多,而好翠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的行家卖了翠以后,拿着钱却进不到好货。
由此可见,翡翠成品的价格上涨起因于翡翠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原料有限、开采成本提高、需求上升、供不应求是根本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翡翠成品价格的上涨并不是整体上涨,低档翡翠由于供应充足,价格并没有上涨的空间;相反,越是高档翡翠,价格上涨的空间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