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玉雕传承人王石麟
在莱州市南阳河畔的阳关村,我们见到了年届古稀的王石麟,他正在工作间给一条石鱼配座。把玩他的新作,只见这块橘红色的石头,有着毛公石(莱州玉的一种)的质地,上面嵌着斑马的花纹,在主人的精心雕琢下,居然酷似一条活灵活现的红鳞加吉,令人叫绝。
“这石料是雨天在深矿弃料中捡拾的。”说起石鱼的来龙去脉,王石麟掩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大雨天去深矿觅石很冒险,可雨水能使石料露出庐山真面目,这险冒得值!好的石品意境深远,有自然造化之奇,可遇而不可求;而邂逅则靠缘分,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事。石头美不美是先天的,而后天的雕琢则能赋予顽石意想不到的灵性。
他把捡回的这块顽石放在案头,终日审视、琢磨,终于等来电光石火的一刻,脑中灵感乍现,一条活蹦乱跳的红鳞加吉慢慢清晰起来。他大喜,赶紧构图、切割,用铲、凿构出作品的几何图案,然后精雕细刻,一气呵成。
“现在,石鱼的主体完成了,”王石麟用手指着石鱼的底座说:“但还要配这托盘。俗话讲‘七分石、三分座’,‘宝马配金鞍’。最后,还要给石鱼寻一个寓意深刻的款识。”
那把放不下的刻刀
莱州盛产滑石、绿冻石等。据考,滑石雕刻源于宋代,兴于清代,鼎盛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1942年,王石麟出生在莱州城西大原家村的一个雕刻世家。父亲王有义,建国前就是造诣很深的莱州玉雕艺人。王石麟自小耳濡目染,衣袋里永远满装着滑石和小刀,得空就刻。六七岁时,他雕刻的小手枪,涂上黑色别在腰间,简直能以假乱真。
一天放学回家,王石麟从书包里掏出一只滑石雕琢的小兔子。父亲见了眼前一亮:这玩意儿是从哪弄来的?没有一年两载的雕刻基础,断然刻不出这水平。王石麟说是课余刻的,父亲让他当面再刻一个。王世麟果真复刻了一个,父亲却神情严峻地说,刻滑石猴没有大出息,当场把王石麟的刻刀和作品全部没收。
几天后,母亲偷偷告诉他,那两只小兔子,父亲给卖了1角5分钱。王石麟高兴得跳起来:我终于也能凭手艺挣钱!打那,他找来断锯条磨成一把把雕刀,偷偷摸摸刻起来。
“要不是小时候对滑石雕刻的这份执著,小学毕业后我进不了村雕刻组;而如果没有村雕刻组的基础,1958年,我就进不了掖县工艺美术雕刻厂,尽管我父亲就是第一任厂长。”王石麟说。
“八铲猴”艺惊海内外
王石麟师从王相义,在雕刻厂一干就是45个春秋。1992年,他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996年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其作品屡获奖项。2006年,他被审定为莱州玉雕的技艺传承人。
2011年仲夏,已退休多年的王石麟,应澳门官方之邀,赴澳门参加了为期三周的鲁澳文化交流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当30余件极具地域特色的莱州玉雕亮相时,观者无不惊叹。尤其当王石麟表演“八铲猴”绝活时,在场人士更是为之倾倒。
“八铲猴”,即在盈寸配料之上,只用八铲即可完成一件惟妙惟肖、憨态可掬的莱州玉雕———“滑石猴”,其造型敦厚而古拙,刀法简约而粗犷。被王石麟的绝技所吸引,来自葡萄牙及港澳地区的20名粉丝当场拜师学艺。
著书立说为传承
王石麟告诉我们,莱州玉雕的主要技法有圆、立、镂、透、衬、浮、线、巧;对比、分层、呼应,均衡、穿插等。上世纪50年代的老艺人,个个身怀绝技。但随着老艺人们相继谢世,莱州玉雕面临传承断层。如今,电动玉雕机、超声波打眼机、激光、化学等高科技加工手段应运而生。然而,机器做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灵性全无,莱州玉雕已难觅精品。
面对莱州玉雕行业的萧条与落寞,王石麟作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人,有了著书立说的想法。他耗时四年,将毕生心得付诸笔端,编纂成《莱州玉雕工艺》一书。皇皇20万字,论及莱州玉雕的历史渊源、延革与发展,原料品种、常用工具、表现形式……同时搜集了上千幅作品图谱,从选料到设计、雕工,都有详细介绍。“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给后人留下一份资料。更盼望莱州玉雕这门古老的技艺发扬广大。”王石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