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苏扬地区的玉器有了长足的发展,各自的鲜明特色形成了苏帮和扬帮的地方琢玉风格和艺术流派。苏帮的“小、巧、灵”,显示了秀气和灵性;扬帮的持重和文雅,则给人玩之不尽的情趣。江南多才郎,两地所雕玉器均反映出“巧者不以多雕为能,而以善雕为贵”。
历史上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吴人巧治”给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玉雕大山子有几种就是乾隆钦定的“国家重点工程”。因此他忙中偷闲,不远千里多次来到琢玉中心的江南地区,说明了玩玉大家对苏扬玉器的赞誉和肯定,从他的诗文中可得到充分的印证。
苏扬帮的琢玉风格一直影响着数百年的南方玉器发展。在同治年间,苏州部分琢玉人到上海经营玉器,据记载有沈时丰、陆景廷等人首先在上海侯家浜建立了玉器公所。同时扬州人也来到了上海,人数最多时有三四百号,其中就有后来享有琢玉名家的魏正荣、孙天仪、花长荣、关盛春等人,还有“南玉一怪”的刘纪松,均是扬州和邗江人。他们技艺高超,擅长人物、花鸟、炉瓶、走兽等的设计和制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奠定了海派玉雕的基石,为上海玉雕的兴旺发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实北京亦有很多苏扬琢玉人。有史料记载:苏州磨玉名匠吴维让,祖孙四代全在清宫作坊磨玉,到了第四代吴殿元这一代被迁出宫廷,自营玉作并收了徒弟多人……
苏扬是近邻,两地往来也十分密切。苏州老一辈琢玉艺人中就有不少来自扬州地区。在六十年代,苏州琢玉人曾提出“东学上海,西赶扬州”的口号,并经常相互学习,参观交流,这大大促进了江南玉雕技艺水平的发展。
如今江南玉雕声誉斐然,空前精美的工艺和以往相比,更显得婀娜多姿。新一代的琢玉人营造了新潮海派特色;绚丽多彩的苏帮,新意亦盎然;妙趣自然的扬帮,更显得润泽妩媚。江南玉雕的意匠美正以最新最美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