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翡翠鉴赏与收藏》
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翡翠的历史、文化、形成、雕刻工艺、种水色、纹饰、饰品种类、与相似玉器的鉴别、优化处理、价值评估、选购、收藏保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郭颖
翡翠鉴赏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多次作为特邀专家接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的专题采访。近年来,发表翡翠方面的专业论文40余篇,并在多家珠宝专业网站上广为流传,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多次专题讲座宣传翡翠文化。
翡翠的价值评估
翡翠在中国使用的历史只有将近三百年,所以其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均不高。换句话说,在质地、工艺等同的前提下,清代传世的翡翠制品比当代的翡翠作品并没有太过明显的价值上的优势。
作为翡翠的价值评估,主要集中在客观因素上。“神仙难断寸玉。”自古以来,对翡翠玉石的评估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在珠宝行业内,翡翠与其他宝石一样是有价格的,但与宝石不同的是,翡翠的价格体系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更多的是行业内部行情的体现。正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黄金的成分简单,仅从纯度和重量就能判断出价格,可是翡翠玉石却不一样,它的评估要素太多而且十分复杂,在不同人眼中会有不同的价格,所以才有“玉无价”即无法估价一说。
其原因主要在于翡翠评估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它与钻石评估最大的区别所在。钻石成分结构相对简单,除了一些杂质元素以外,基本只有碳元素,是单晶体,所以评估要素也较简单,国际上早已有了成熟的“4C”标准。正因为有了这个行内行外都公认的标准,钻石的评估才变得简单,价格才相对透明。但这仅仅适用于无色到浅黄色的钻石,对于彩色钻石至今也仍未有相应的评估标准。连成分结构相对如此简单的钻石都暂时制定不出全面的评估标准,对于成分多变、结构复杂的多晶质集合体翡翠来说想要制定一个严密可行的评估标准就更难了。
美国宝石学院在20世纪70年代就宣布要制定翡翠的评价标准,但是至今没有什么明确的成果。云南省在2002年曾经制定了一个翡翠分级的地方标准,但由于这个标准只能运用在绿色的戒面或者是很高档的少部分翡翠上,对于其他的大部分翡翠,这个标准根本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具有太大的局限性,而且可操作性差,还不成熟,因此无法在全国推广开。目前国内的专家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翡翠的价值评估体系。
翡翠缺乏一定的评估标准,市场上定价体系混乱,致使翡翠行业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在普通老百姓心里一直觉得翡翠行业是“三年不开张,开张顶三年”,认为市场上翡翠价格的背后肯定存在着暴利,且对翡翠也不了解,不懂区分优劣,再加上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暴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做出一些蒙骗消费者的行径,让普通消费者更觉得无商不奸,就更加不敢买,不是担心真假,就是怕买贵了。这不仅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而且对那些诚信的销售商很不利,也阻碍了消费,严重影响翡翠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珠宝拍卖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由于缺乏公认的评估体系,甚至在评估时,专家的意见都会产生分歧,一般人就更不敢竞拍了。从保值的方面考虑,人们更愿意放心地选择竞拍拥有“4C”等级证书、价格透明的钻石。所以,为了净化翡翠行业,促进市场有序竞争,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需要尽快出台一系列明确、严密、全面的翡翠评估标准。
由于翡翠先天的复杂性,每一块翡翠都是不一样的,同一块原料上,不同部位的颜色和质地都有差异,以及受人们赋予的文化内涵的影响,制定翡翠的价值评估标准在客观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其严谨性,一套权威、成熟、可行性高的翡翠评估标准的制定是需费些时日的。但在真正的评估标准出台之前,并不是对翡翠的评价毫无办法。虽然翡翠的评估因素很多,每个因素又分很多种, 综合起来太过复杂,很难灵活把握及运用。因为评估目的不同,使得翡翠评估的角度也有所不同,据此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单一变量而使评估简化,还是有章可循的。因为翡翠的价值评估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原材料价值、工艺质量、造型纹饰、题材选取是否得当、艺术价值的高低等,翡翠评估价值也会有一定范围的差距。
原料质量
翡翠价值评估中占份额最重的就要属原料的质量了,原料质量相当于翡翠的先天条件,没有优良质量的翡翠原料,即使用上等的工艺,价值也不可能与优质的翡翠相提并论。翡翠是玉石之王,在“优劣标准”中已经介绍了国际认可度最高的“4C2T1V”的翡翠评价标准,就是针对翡翠原料的。一件优秀的翡翠作品,原料的高质量是首当其冲的,这是翡翠价值评估中最重要的一条。
工艺质量
“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璞玉往往需要通过精心雕琢,才能展现其无限的魅力,成为人们喜爱的拥有珍贵艺术价值的玉器。唐太宗曾说过:“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无别。”翡翠的收藏往往是指翡翠成品的收藏,很少有针对原石收藏的,“三分料,七分工”,因此雕刻的创意与工艺质量就成为了评价翡翠成品质量优劣的又一重要标准。一块翡翠原料的价值提升空间就在于工艺质量。同样一块品质优良的原料,在不同的玉雕大师手里,因为工艺的差异,价格甚至可以有几十倍的差别。一位玉雕大师将奇思妙想的创意经过数月乃至整年的精雕细琢而制成构思巧妙、造型精美、线条流畅、俏色独特的精品,自然比批发市场中大批量销售的小挂件的价值高了许多,精湛的翡翠加工工艺往往可以使翡翠的综合价值得到更大的提升。而且独具匠心的创意倾注于神来之笔般的雕刻,翡翠那莹透翠绿的动人美丽才能够得以充分展现。
通常来说,好料必有好工,中高档翡翠都为纯手工雕刻,特别是高档翡翠,由于其原料稀缺,懂玉的人若能获得一块便视为至宝,自然会由顶级的工艺大师呕心沥血创造出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极品翡翠成品。而对于低档的翡翠原料来说,再好的工艺也不能使它的价值提升很多。即使是相同的样式,中高档翡翠和低档翡翠在工艺上的区别可以很容易地从细节上体现出来。低档的翡翠往往由于原料众多,为了降低成本,多是利用超声波穿孔、超声波压模、超声波抛光等技术通过统一的流水线由机械加工而成,成批量的生产且工艺粗糙。每一种款式,生产出来的翡翠成品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一块这样的原料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的翡翠成品,这就是那些“垃圾货”、“行货”和“大路货”,这样的翡翠自然是没什么收藏价值。但各种各样的市场中都能发现这些翡翠,甚至也有高达几百万的“行货”,尽管有如此高的价格,但这样的“行货”依旧没有收藏价值。可以说工艺质量也是原料质量的反映,拥有优良品质的翡翠,其工艺质量必然不会逊色。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评估翡翠时,重视翡翠的质地,比较忽略翡翠的形状。但在评估时,一定要结合翡翠的形状、块度大小和工艺一起来评价,因为一件翡翠制品的形状和块度大小常常是与工艺紧密相关的。由于中高档翡翠原料本身的颜色、透明度或是质地都较好,块度也较大,并且有些极品翡翠的颜色更为鲜艳、纯正均匀,透明度高,质地细腻温润,并伴有“起莹”的现象,所以玉雕大师在设计构思时总会为最大程度地表现其本身的自然之美而尽可能少雕。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精工细作,翡翠制品形体饱满圆润,工艺简约规整,极富艺术感,与翡翠本身完美的质地相得益彰。而那些质量稍差的翡翠往往因为有瑕疵,如杂质、绺、裂等,需要进行挖、剔、压绺等处理,而为了掩盖或者修饰这些瑕疵,就需要设计琐碎工艺的加工,雕刻工艺烦琐,制作出来的成品自然造型也较复杂。而如果缺陷太明显,面积过大,已经无法修饰或掩盖,原料就要擀薄、磨细,这样出来的成品总是七扭八歪、过细、过薄或太小。
因材施艺
“量料取材,因材施艺”是翡翠雕刻的基本要求,也是首要的工艺要求。原本十分珍贵的翡翠原料自然要十分珍惜,所以市场才会有许多翡翠的山子、摆件与把玩件,都雕刻制成随形的作品,其制作初衷也是为了节省原料。“取天然之形势,得天然之神貌”。在翡翠原石上依其自然纹路与颜色的变化,顺势进行加工制作,采用相应的纹饰,才能够在突显翡翠质地美的同时也显示出人文的雕琢美,这不仅要求玉雕大师有精湛的工艺水平,还要求拥有灵活多变、丰富而独特的设计思维。通过玉雕大师巧妙的构思,恰当巧妙的应用俏色,或是利用翡翠原料独特的质地而表现某个风格的主题,化腐朽为神奇,往往会使其立刻身价百倍。
题材选取
雕刻题材就好像是翡翠成品的灵魂一样,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浓缩成蕴含典故、传说的雕刻图案。翡翠原料与传统形象的完美融合,在体现翡翠质美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着不同形象的翡翠所代表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翡翠雕刻理念贯彻到底。翡翠的各种雕刻图案主要以龙凤、植物、动物、人物等为主, 通过人们的信仰、典故、传说、谐音、暗喻等,喻示着吉祥如意、长寿多福、和平安宁、消灾辟邪、家和万事兴、事业腾飞等美好含义。这些代表着不同寓意和象征的图案是中华博大精深的玉文化的生动体现,翡翠也成了中华民族寄托美好愿望的承载品。这也是玉石与宝石的不同之处,被赋予形象的玉石可以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直观物质表达形式,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
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是翡翠收藏之精品的最高表现,一般的翡翠商品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准,只有对高档的精品,艺术价值才有意义。如考虑是否为玉雕大师的作品、创意是否推陈出新、是否采用了特殊工艺、是否运用了俏色或分色等细工工艺、作品是否有神韵、整体是否能超越前人等多方面的因素。欣赏翡翠的艺术价值需要情感的投入,靠精神领悟“以神观形”,领悟翡翠作品里丰富的精神含义。美学大师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说过:“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艺术价值的评估有一定的主观因素,由于每个人所受的文化熏陶和悟性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鉴赏心态,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时有出现,所以当人们看到一样精品翡翠时,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翡翠产生生命节律的共鸣,有如对其境界的感同身受,但优秀的作品始终是会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
总之,只有综合考虑了翡翠的各个价值评估因素,把握市场行情,才能准确地评估出翡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