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道市
一块翡翠原石,起拍底价5800欧元,最终成交价却是108.9999万欧元,足足暴涨18700%!
这是故事吗?不,这是发生在缅甸翡翠公盘上的一幕,但这块疯狂的石头只做了数秒钟的明星,就不再引人注意,因为疯狂的石头一块接着一块:超过500万欧元、1000万欧元一块的石头接连出现……
据报道,此前缅甸翡翠公盘交易一年有2-4次,2012年因政治改革,公盘暂停一年半,直至此次重开,且今年仅有这一次公盘。虽然参与竞拍的原石质地不如往届,但在玉石商们的追捧下,交易额几近过往一年数次公盘的总和。
这像是一种另类的饥饿疗法,而这次公盘中,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越是懂石头的,越投不到。这导致今年行业内资深人士大多没有中标。
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的商业行为:炒作。我在想,那些中标了的,难道其目的是为了收藏吗?如果有人有这样的目的,我估计也是很小的比例,而多数是为了牟利,但外行冒充内行,所导致的便是这石头的疯狂。
查阅资料可以发现,翡翠公盘于1964年举办,旨在堵塞税款流失,使稀缺的翡翠玉石资源为缅甸创造出更多的外汇收入。中国的翡翠毛料90%以上依赖从缅甸进口,其中来自公盘竞投的毛料就占据全年进口量的80%。
所以缅甸的翡翠公盘,其本质是一场利益的博弈:数据显示,第一次缅甸公盘成交额不足50万美元,2003年第40届公盘总成交额达1亿元人民币。到第50届公盘,约有200亿人民币的交易额。
而由于占据了资源,缅方以较之以往更少、质量稍差的翡翠毛料,就轻松制造出创历史纪录的狂飙行情,获得了更巨额的财政资金流入。而中国的玉石商,虽然人数庞大,却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在疯狂的厮杀中完全丧失原石定价话语权,任人宰割。
这次的缅甸翡翠公盘,就像是一场商业教学的公开课,告诉了我们商品的本质和石头为什么而疯狂的根源。
本报评论员 李郁葱
FM89杭州之声 《连线快评》逢整点播出
以上内容敬请关注今日11:00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