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玉石 >> 翡翠玉石 >> 古董收藏:一把长命锁两代新生命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玉石 >> 翡翠玉石 >> 古董收藏:一把长命锁两代新生命

古董收藏:一把长命锁两代新生命

作者:佚名      翡翠玉石编辑:admin     

  文物专家点评

  据北京市文物公司高级顾问、副研究员勾惠贤介绍,这件和田青白玉寿字纹玉锁,玉质细腻,包浆温润,其拉丝工、阴刻线及打洼工艺符合清代中期制玉风格,为清中期民间一般制玉。

  如果您的家里也有这样让您牵挂的老物件,可拨打85202199晚报热线电话,或是将这些藏品的照片及其梗概和您的联系方式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一把掌心大的玉制长命锁,作为礼物见证了一个1932年出生的孩子。随着抗战爆发,中华大地生灵涂炭,带着玉锁的一家人,从武汉迁徙到了重庆。1984年,这把长命锁,再次作为新生儿的礼物,于52年后回到了主人孙儿的手里。近日,施鹤皋老先生带着它,来到了北京市文物公司,他希望能把这块记载着家庭兴旺的玉锁,展示给世人。

  这把玉制长命锁约有75毫米长、45毫米宽、4毫米厚,它的第一任主人并非施先生家人。施先生的父亲,在上个世纪初毕业于北平陆军测量学院高等科,曾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后便在汉口市政府土地局,担任了“技正”,也就是搞勘测工作的工程师。除了日常的工作,父亲还在汉口开办了一家小古董店,这把玉锁,便是这个自家小店的东西。

  1932年,施先生的三姨妈,生下了一个男孩也就是施先生的表哥。作为一份新生儿的礼物,施先生的父亲,将这把玉制长命锁送给了孩子。不幸的是,当时担任“访员”的三姨夫英年早逝,“访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记者。

  四年之后的1936年,施先生出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施先生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辗转从湖北经陆路撤往大后方的重庆。三姨妈则带着表哥,与家里的其他亲戚,沿长江而上,一家人在重庆重新会合。

  谈起这一路的行程,施先生感慨不已。父亲作为公务员,在撤退的路上有组织可依赖,条件算是相对好的。但是,携带的行李、古董,几乎也都在撤退的路途上损失殆尽,“走着走着就遇到轰炸,很多东西,都是那个时候自顾不暇便扔掉了。”而三姨妈、表哥和其他家人沿江而上,条件更是艰苦,难度难以想象。即便如此,在丢弃了无数家当的情况下,这把玉锁却始终被三姨妈收藏着。

  抗战胜利后,三姨妈、表哥都回到了湖北武汉。解放后,施先生在14岁时参军入伍,担任了解放军的卫生员。1955年,19岁的施先生复员回家,此时家已搬到了西安。受个人爱好影响,施先生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毕业之时,分配到了中央歌舞团,随着“文革”开始,施先生随团做起了那种充满时代特色的文艺表演。

  1974年,38岁的施先生,与东北农垦兵团复员回北京当教师的妻子结婚。又是一个十年过去了。1984年,年近半百的施先生,终于抱上了儿子。老来得子,全家人都为他高兴,远在湖北的三姨妈和当时在武汉汽车标准件厂担任总工程师的表哥,将伴随着硝烟战火、却始终保佑着表哥平安的那把玉制长命锁,送到了施先生手里。如今,施先生29岁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正在自己创业,工作也很顺利。

  如今,施先生已是77岁高龄。其实,施鹤皋先生早已为很多集邮爱好者熟知,半年前,他还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个人收藏的乐器类邮票展览。从战乱年代汉口古董店的“少东家”到现在的北京集邮收藏家,虽然都是收藏,却找不出什么联系,无数的古董、藏品,都在战乱、动乱的年代烟消云散。唯一留到今天的,只剩下这把玉锁了。

  施先生的表哥也已经81岁。老哥俩身体都挺好,只是表哥生活在武汉,见面的机会不算太多。不过只要见了面,这把玉锁,永远是哥俩亲情的见证,更是见证了过去岁月中酸甜苦辣后,聊不完的话题。

  本报记者 张硕 J233

  (原标题:一把长命锁两代新生命)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