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玉石 >> 翡翠玉石 >> 神人兽面玉梳背:制琢精湛技艺高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玉石 >> 翡翠玉石 >> 神人兽面玉梳背:制琢精湛技艺高

神人兽面玉梳背:制琢精湛技艺高

作者:佚名      翡翠玉石编辑:admin     
反山16号墓镂雕神人兽面纹饰的玉梳背 反山16号墓镂雕神人兽面纹饰的玉梳背

  古玉品鉴34

  蒋卫东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浙江北部地区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与良渚文化结缘尤深。

  玉梳背是良渚文化等级较高的墓葬中,时常出土的一类扁平倒梯形玉器,最初曾被命名为“垂幛形玉佩饰”与“倒梯形器”;1986年,反山墓地发掘时,因其顶部造型跟完整神人兽面图像中神人头戴的羽冠相似,故更名为“冠状器”;1999年,周家浜遗址玉背象牙梳的出土,表明这类玉器实为镶嵌组装在有机质材料制成的梳子脊背上的玉梳背。“玉梳背”的定名也便顺理成章地为学术界所接受。

  目前太湖流域各地,考古出土的良渚文化玉梳背,总数已超过60件,整体平面造型可分为“凹”字形与“凸”字形两类。两类梳背的底部或扁榫上,几乎都有2~5个均衡分布的横向销钉孔,用来复合有机材质的梳子。

  “凹”字形玉梳背出土件数最多,见于良渚文化早晚各个阶段与不同地区,是良渚玉梳背的主流造型。其形制变化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顶端平直,没有任何凹缺,两侧边近斜直;2.顶端凹缺,中央有圆弧形凹凸,两侧边近斜直;3.顶端凹缺,中央有宝盖头形凹凸,两侧边由近斜直到内弧,出现明显的榫部,且在器表琢刻纹饰; 4.两侧边下方开始出现向内凹弧的部分,榫部进一步向中间收而变窄,与背体的分界更加明显; 5.两侧边和榫部进一步内收,背体两侧边下部凹弧部分进一步扩大,使玉梳背整体呈上宽下窄、节节内收之势的变化过程。

  这种“凹”字形玉梳背,虽然顶端造型有平直、圆弧形凹凸与台形凹凸等多种形式,但顶端宝盖头形凹凸造型的玉梳背,出土数量占据绝对多数,表明它无疑是各种玉梳背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制。

  平面呈“凸”字形的玉梳背,上端仅有宝盖头形凸起,无凹缺。此型玉梳背目前仅见于反山与瑶山两地,应是“凹”字形玉梳背的变体。反山与瑶山出土的三件“凸”字形玉梳背,或采用阴线刻划,或采用镂空与阴刻线相结合的方法,琢刻了以神人兽面图像为母题的精美纹饰。其中,反山16号墓玉梳背,通高5.27厘米、最宽处10.34厘米、厚0.4厘米,是已知玉梳背中最宽大的一件。其居中为重圈眼、蒜状鼻、宽嘴獠牙、下肢蹲踞的兽面纹,两侧是两个相向的侧面神人纹。此件玉梳背纹饰巧妙,与形体结合相得益彰,堪称良渚文化玉器高超制琢技艺的代表作。

  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梳背,几乎全都发现于墓葬的头部位置。周家浜30号墓玉背象牙梳的梳齿为死者的后脑勺所压,新地里108号墓玉梳背整体为死者头骨压盖。由此可知,良渚文化镶嵌玉梳背的梳子在死者入殓时,应插嵌在墓主头部的发髻上,而根据孙机先生研究,这种头部插梳的风俗,在中国上古时期曾经很流行。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