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0日讯(记者 李阳)近期,各地频繁曝光玉石上当受骗的消息,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消费者花了高价钱却买到了次品、赝品。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往往对玉石知识并不是很了解,而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的这一软肋,在鉴定证书上玩起了猫腻。
现象:商家靠鉴定证书忽悠
由于多数消费者在购买珠宝玉石时,并没有足够的鉴定知识识别真伪优劣,因此,很多消费者将买玉全部的信心都放在证书上,殊不知这才是最大的陷阱。据统计,全国的玉石鉴定机构已超百家,其中不少机构为私人开设。而市面上的证书也是鱼龙混杂,证书标注不规范甚至证书造假现象频有发生。就算是正规机构开具的证书,消费者拿到后,也证明不了玉石商品的价值。
而不法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对于证书的信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忽悠消费者。
暗访:商家之言一语中的
记者在市场暗访中发现,商家凭借证书推销屡试不爽。
有位商家私下告诉记者,他们特别喜欢消费者主动询问有没有证书。商家说,“消费者在询问证书的情况时,我们基本可以摸清楚消费者的底儿,因为这种询问就意味着消费者只认证书不识玉,那么俄罗斯玉、青海玉等借着和田玉之名就很容易卖出个好价钱。”
专家:证书只能粗略证明你买的是什么
业内专家指出,证书只可以向你证明你买的不是树脂、玻璃,而是真正的玉石。但具体是什么玉,那就不一定了。玉石分很多种类,价值相差巨大,而这些在证书上都是看不见的。
和田玉属于玉石中的“软玉”,但并不是所有的软玉都是和田玉。软玉产地较多,由于产地不同,软玉成因不同,软玉的质量、价值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行内将和田玉分为:新疆和田玉(新疆料)、青海软玉(青海料)、俄罗斯软玉(俄料)、韩国软玉(韩料)等。鉴定部门只能鉴定出一些数据,而将这些符合软玉数值的玉石,都出具“和田玉”证书。
因此,我们买到的青海玉、俄罗斯玉、韩国玉等,都会有“和田玉证书”,但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疆和田玉,价值也往往相差悬殊。
其次,和田玉的优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实中不论是权威鉴定中心,还是有经验的老玩家,目前对和田玉的评价并没有定量客观的科学尺度。评判也是靠肉眼以及自身的经验,而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精密仪器。若是依靠仪器就能鉴定和田玉,那么就不会有人因为“赌石”而倾家荡产了。
而一些证书上,动不动就标明“新疆和田玉羊脂玉”,更是无稽之谈,毫无依据。还有一些商家动不动就爱说达到羊脂,达到羊脂白。这只是一种文字游戏,是指白度是达到了羊脂白,但是没有说是新疆和田羊脂玉。而一块白玻璃,我也可以说白度达到羊脂白。这种将颜色与玉质混淆概念的把戏,在市场上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