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率军大举进攻西川,虏掠成都郊区数万工匠而归。”之后,开始大规模地营造宫殿、城楼。鹤庆工匠同时亦受到先进汉文化的影响,木工技艺得到显著提高。
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佛教文化和汉文化在鹤庆境内的广泛传播,鹤庆木雕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衙署、寺庙、民居等众多建筑物的梁柱、门窗、佛像、家具等出现了大量的雕刻艺术品。
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鹤庆境内有大量的军屯和民屯,由于进一步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鹤庆文化教育蓬勃兴起,木雕艺术亦得到长足发展。这一时期,鹤庆的龙华山、文庙(迁建)、朝霞寺、妙觉寺、观音堂、太元宫、文昌宫、云鹤楼官署、、府衙、进士第等一大批建筑物先后落成。这些建筑物呈现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景象,它们充分展示了鹤庆的木雕技艺。鹤庆民间还流传着《木龙夜斗黄龙》的故事。其大意是:鹤庆文庙的木雕龙夜间与黄龙潭中的黄龙相会,由于话不投机,两龙反目,争斗不休,到鸡叫时分亦难分胜负,木龙只好乘天亮前悄悄回到文庙。天刚亮,早起的人们惊异地发现木龙身上滴着水,龙角上还挂着许多新鲜的水草。鹤庆文庙原有千条雕龙,四周斗拱全是龙头。而雕艺最精的当数四角雨水柱上的四条盘龙,其头昂向碧霄,欲待惊雷乍现时腾空飞去。原有的四条盘龙于上世纪“文革”时被损毁,1998年又作了修复。
清中叶到民国时期,由于鹤庆商帮的崛起,促进了鹤庆木雕艺术的逐步成熟,优雅的园林、庄严的庙堂、官署、将军第、富商豪宅、民居、文人清供、家具等,均出现精美的木雕艺术品。
新中国成立后,鹤庆木雕艺术更加繁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木工机械的普及,木雕艺术生产力得到大大提高。现代建筑虽然多为砖混结构,但木雕艺术在建筑装饰方面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木雕艺术的审美将朝着质地精良、雕艺精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