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灼访谈
问:在英国念了4年插画本科,3年纯艺术专业硕士,你觉得英国的艺术教育有什么特色(尤其是与国内相比)?你有什么特别大的感触吗?稍微更正一下,本科插画是3年,硕士是1年,英国呆了7年还包括预科和毕业之后呆的时间。
答:我觉得英国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包容性,它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实现他自己的创作,老师是辅助的。我记得我在切尔西艺术学院的时候我的导师也是个艺术家,他给我上课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如果你觉得我给你的建议是屁,你可以完全不用听”,我觉得这话说的特别牛逼。这是一个艺术家对他的学生应该有的大度,我觉得这个大度是最基本的,也是对学生必须的。看到太多国内学生的作品非常像自己老师的作品的例子, 我觉得学生没有错,老师应该反省自己。
问:你现在还画插画吗?你的作品基本都带有一种绚丽的基调,这是否跟你学插画的经历有关?
答:从大二开始我就不觉得自己的东西是插画儿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这个基调跟学什么没有太大关系,跟我个人的口味比较有关。无论是继续画插画还是做其他的什么,这个基调都不会变。
问:在《Tianzo 2012春夏系列》中,肢体爬满蟑螂、肠子外翻、滴血伤口夸张而虚假、眼戴墨镜、身穿金色大麻短裤,展现了一个荒诞、浮华、夸张的形象。你何时开始又是基于什么而创作这类作品的?
答:基于自己的口味吧,也是自己一直以来都觉得很喜欢的方式。我觉得这个荒诞其实挺真实的,没有比现实更荒诞、浮华和夸张的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作品在现实生活面前挺清新的。每天光看看微博上的消息就已经比任何已知的艺术作品更狠,更飞,各种虚假、真实、荒诞、讥讽、愤怒和崇高穿插在一起。
问:将周遭生活随处可见的消费物品、图像、广告等混搭在一起,你是想表达对拜物教的讽刺吗?或者,你的态度是什么?
答:我没有讥讽的意思,观众可以理解为讥讽,我没有任何引导性的建议,都挺好。 说讥讽就有点道德优越感了,我觉得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批判或者讥讽都显得有点精英,这种精英的态度让我觉得有点装模作样。 我个人的态度是种狂热吧,近乎于宗教狂热的那种狂热,欣喜若狂,奋不顾身。
问:你说你一直致力于创造一个虚构的宗教,或者说是某种宗教式的体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你对宗教信仰持什么态度?
答:其实好多人问过这样的问题,问我对信仰持什么态度,自己有没有信仰什么的。我一直也没有想出一个什么合适的答案回答这样的问题,也说不太清自己的态度。容我自己再想想吧。
问:从你的展览现场所弥漫出的气氛,可以看出你对展览空间很讲究?
答:讲究是最基本的。艺术家对自己空间的利用都很讲究,就是这个讲究体现的方式不太一样而已。我觉得作品是应该根据空间而改变自己的呈现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