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午12点,上午的素描及速写考试结束不久,本报记者便被山工艺工作人员带进一间抽题密室,身上所有的通讯设备被暂时没收。10分钟后,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4家媒体记者抽出4道试题,经过现场6名命题专家商讨,最终敲定了下午色彩试题为“会客的茶几”。
抽题密室位于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1楼西南侧,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型会议室,在它和展厅即考场之间隔着一堵墙,门上只有“会议室”三个字,并没有与考试有关的任何标志,周围没有一个指示牌。中午12点,记者在山工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会议室。
“请关闭手机。”一位工作人员提醒说,从进门到开考后半小时之内,记者不能与外界联系,不得踏出会议室。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本报记者与其他三位同行各自抽取了一道试题,分别是“周末的茶几”、“窗前的水果盘”、“教师节”和“书桌的一角”。4个题目抽取完毕,一位工作人员将题目现场打印出来,然后传至现场的出题专家手中。在该校纪检人员的监督下,出题专家开始就记者抽出的题目展开讨论。山艺副院长苗登宇首先点评说:“‘窗前的水果盘’和‘书桌的一角’以前考过,所以放弃;‘周末的茶几’中的周末很难表现;‘教师节’没有限定物品,对考生来说太宽泛。”另一位出题专家建议:“茶几很好组织画面,但又太简单,不如给茶几一个限定。”“那就画‘茶几上的水果’,”“也可以是鲜花,”“不如给个氛围,比如会客”……30分钟后,专家一致敲定色彩题目为“会客的茶几”。
据悉,山工艺的题库拥有1000套艺考题目,每年对题库更新30%,至于题目的来源,省外和省内的都有。“为什么不直接用记者抽出的题目?”面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解释,抽出的题目有时并不适合考试,因为有些被抽中的题太简单、太复杂或以前考过,命题专家会根据学校的招生情况以及生源情况对抽中的题目进行现场修改或者重组,每做一次改动,都需要在场所有专家一致同意并签字。确定考题之后,由工作人员在考前半个小时左右开始打印,接着放进信封密封起来,考试开始后分发到每一位考生的手中。(记者朱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