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由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广州正佳集团携合艺典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家作品展”巡回四个城市,最后一站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的作品是由25位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油画家、评论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从全国三十多个省份的4000多件40岁以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中评选而出的。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郭润文在开幕式上致辞称,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油画发展的新高度与发展趋势。开幕式后,郭润文告诉信息时报记者:“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油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是处在第一流的状态。”
信息时报:在开幕式中,你提及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油画发展的某些趋势与方向,那么这些趋势或者方向究竟是什么呢?
郭润文:一是青年油画家的多样性,二是和国际上对绘画理解的一种链接,还有就是对油画语言本体的一种陈述,这都是这个展览体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变化。
艺术家与作品的多样性,是由于这一代青年艺术家非常敏感,与我们或者比我们更上一代的画家相比,他们对图式、图像,对绘画的理解,有一种更广泛层面上的涉足。对艺术、对油画本体的理解,来自于多年来中国油画教育水平的提高,使他们这些青年油画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充分学习到油画本体的特性,这些在展览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个展览的整个水平,代表了中国当代青年油画家的基本水平,也反映出中国油画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19世纪以后,西方对油画这个画种已经在教育层面上逐渐的消解,进入彻底的边缘状态。而中国不一样,不说早期油画的发展了,从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对油画本体性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西方油画的广泛继承和发展,有众多的艺术家从事对油画的研究和创作。因此在我们积累了这么多年之后,油画在中国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画种,并且是非常反映中国意识形态,能够让老百姓接受的这样一个画种,因此在中国它很兴旺,尤其在教育上,它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状态。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油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是处在第一流的状态。并且是这种广泛性和普遍性,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在这种众多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状态下,中国油画佳作繁多,从中找出一些非常好的作品是不难的,中国油画应该更积极地向世界展示,让世界了解中国油画目前的发展状态,这也是我们油画学会今后必须要做的事情。
信息时报:今年两会期间,也有不少美术界的政协委员提出要加大我国当代美术精品在海外的传播力度。
郭润文:对。目前中国经济国力非常强大,很多西方国家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看待中国了,这种经济上的强势,也间接促进了油画艺术的发展,让中国艺术在西方也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这有点像日本在经济最鼎盛时期他们的艺术受到西方的广泛认可,如果国家一旦把这个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考虑的话,我相信西方人对中国的油画、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当代的艺术成果,会有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
信息时报:开幕式之前,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介绍说这次展览中有设置一个岭南画人专区,可以让大家看到岭南画人在当代中国油画中的独特面貌?
郭润文:这次我们广东的入选率很高,在150件入选作品中占了有30件。中国有这么多省市,广东油画作品占了比较大的份额,于是广美大学城美术馆的左正尧馆长在布展的时候,就有意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把广东青年油画家入选的作品做一个集中展示,也提示广东油画的一个特殊的面貌,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让观众对比看看,增强对广东油画的信心,也能促进广东油画的继续发展。多年来,几乎每次油画类的展览包括全国美展,我都是评委,我的确发现广东油画发展迅速,入选量、获奖量都是排在各省市的前三名,一直都是这个状态。
信息时报:油画是专业性、学院性比较强的一个画种,那么这次展览和我们广州美院的关系是怎样的?可以从油画教学的角度谈谈广东青年油画与全国的区别或者说特点吗?
郭润文:这次广东入选的作品几乎都是或者曾经是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广州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可以说是覆盖了广东美术的油画版图。广东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目前是工作室制的教学,现在有五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由独特流派和风格的一群老师,和有所选择的一些学生组成。工作室制的优点是,每种不同风格和要求的学生有一个集中起来学习的地方和机会,同时也能得到系统性的教育。当然画室这种方式在其他院校也有,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微博]、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院,也都建立了工作室,但我们广美这种工作室制建立的时间比较早,遵循的学习方式也非常严格,培养出一批具有不同风格的艺术家。
还有一个原因是,广东这个地方,不论是人的性格,还是油画系对油画本体的态度,都非常地低调,它不是特别生猛特别火爆或者说不是特别浮躁的一个群落,和北方某些地区相比,广东油画家相对比较冷静,比较沉得住气,安心搞学术。还有一个原因是广东的艺术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弱,这有坏处,反过来也有好处,让艺术家的心态不那么浮躁。这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将来广东的艺术市场像北京上海那样火爆,可能会带给艺术家更多的机会发展,但也可能让艺术家心态浮躁,就看我们的艺术家如何选择。
信息时报:回到这次展览的主题“最绘画”,左正尧馆长介绍说美术馆的惯例是回避这个“最”字,这次以此为标题,是传递一种原生态的对绘画的理解。作为展览的策划和主办单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最”字的?
郭润文: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许江提出“最绘画”的这个“最”字,是想勾勒年轻人这个特殊群落,“最”带有一定的网络语言,是青年人的一个符号性的表象,绘画不是在消亡,而是在不断发展。
本版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