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骧
在我从业的这几十年中,我看过许许多多的岩画:云南沧源的岩画,我看过;甘肃嘉峪关黑山的岩画,我看过;广西宁明花山的岩画,我看过;新疆阿尔泰的岩画,我看过;宁夏平罗县贺兰山腹地白芨沟上田村的岩画,我也看过……然而,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对新疆阿尔泰和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两次考察。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制作的时间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在元代。
一
1996年夏,我随上海新闻代表团团长马达先生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访。为了去中、蒙、俄、哈四国交界的喀纳斯湖,大家那天早早地出发了。车队从乌鲁木齐出发,经奎屯、克拉玛依,于当天傍晚前抵布尔津。次日晨又继续北行,午前抵阿勒泰。抵阿勒泰后,和当地朋友谈论最多的除了经济发展、疆沪合作之外,则是阿尔泰岩画。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餐,我向马达报告:“想请一次假,离队三个小时。”我跟老先生说,想去看阿尔泰的岩画。老马不解地问道:“你喜欢那玩艺儿?”但马达还是批准了。
先看阿勒泰地区文物博物馆,可以对阿勒泰地区的岩画有一全面的了解。阿勒泰地区文物博物馆靠近阿勒泰解放路,可以说是祖国最偏远的博物馆了。基本以阿勒泰古代民族文物陈列为主,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阿尔泰山岩画的陈列了。
我选择了去汉达尕特乡多拉特沟,那里的岩画距离阿勒泰市大约20公里,来回相对方便。多拉特沟有一幅岩画,在一块宽不到70厘米、高80厘米左右的岩石上,凿刻着牛、羊、狗、驴、象等动物。画面右下方刻绘一人,正双腿叉开、两臂平伸好像是在吆喝动物。最让我感到大大的惊奇的是一头大象,扬着长鼻,站立在那里,形象十分逼真。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在阿尔泰山系、以至全新疆地区都属于首次发现的大象岩画。这对研究远古时期的阿勒泰地区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动物种群构成等等都有重大价值。
阿尔泰山脉,西北起西西伯利亚,经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东南至蒙古人民共和国,绵延约2000公里。峻峭伟岸的山岩上,2000—3000余年前的古代游牧民族,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岩画。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直到该地区最东部的青河县,逢山必有岩画。因此,阿尔泰山素有“千里岩画长廊”之美名。
阿尔泰山岩画最初的作者,当为塞种人。而后,这些游牧民族又一代代补续之,最终完成了这一世间所罕见的艺术巨作。岩画分岩刻和彩绘两种。内容多为狩猎、放牧、舞蹈、宗教活动及家畜和野生动物形象。分布较集中且交通较方便的有位于阿勒泰市西南约25公里切木尔切克乡的“玉依塔斯”岩画群。其中一巨幅岩画长15.6米,高2米,为目前我国境内阿尔泰山中最大的一幅。其内容主要为狩猎、动物交媾等等。位于阿勒泰市正南约30余公里的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的雀尔海和多拉特沟岩画,内容多为狩猎、征战、舞蹈、放牧及虎、狼、狗、牛、马、驼、鹿等动物形象。
二
2002年4月4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在广西民族研究所副所长覃圣敏先生的陪同下,我曾沿左江支流明江西行,对我国著名的花山岩壁画进行过考察。
花山,位于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距县城约25公里,离南宁市180公里。在它那临江的一面高约260米的崖壁上,有一组规模巨大、内容丰富而奇特的图画,这就是花山壁画。花山壁画狭义是指广西宁明县花山的崖壁画,广义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洲、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的崖壁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的画幅最大,人物画像最多,内容也最复杂,是上述各地崖壁画的代表作。所以,人们把左江流域各县的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壁画。以宁明的花山壁画而言,画幅中有人像、兽像、物像(似铜鼓或铜锣的图案、环首刀等)等。
我就是那次考察认识覃圣敏的。他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原在广西博物馆工作,上世纪80年代调到广西民族研究所后,受命主持广西崖壁画的野外调查工作。不久,由他主编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正式出版,并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随后,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成果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也是广西第一次在北京大规模展出壮学研究成果。从而也奠定了他作为“覃派”的领军地位。
“覃派”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指以广西民族研究所“三覃”(覃乃昌、覃彩銮、覃圣敏)为代表而形成的一个以研究壮学历史和文化为中心的“八桂学派”的一个支派或流派。
在考察中,我才发现,覃圣敏带我不远数百里,除了看花山岩壁画,更重要的是这一区域由于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受到炸山采石、雨水冲刷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花山壁画群岩体正在剥落,严重危及着花山岩壁画的安全。为此,覃圣敏先生曾经发出过:“采取措施,对花山岩壁画进行抢救性保护已刻不容缓”的呼吁。他还告诉我,与4年前的考察相比,壁画的色彩又有所退减。
花山岩画是临江峭壁上的岩画群,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最低处距江面90米,共有人、马、刀、剑、钟、船、铜鼓等各种图像1900多个,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丰富举世闻名。花山岩画是古骆越文化的象征,体现着壮乡文化的核心,是壮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存,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距离宁明县城14.5公里,每年都吸引着为数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花山壁画高的画像距山脚约40米,人像最高大的有2.4米,最小的只有0.3米,多数人象在0.6米至1.5米之间,双脚下蹲叉开,呈八字形,双手向上平举,与人头呈山字形。整个人像酷似青蛙在水中游泳的姿势。人像线条粗犷,有力,形象古朴。所有画像全部是土红色,虽长年经风雨侵蚀,但有部分色泽依然清晰。
左江流域花山岩壁画是战国至东汉年间陆续留下的作品。目前,在左江流域79个地点共发现岩壁画178处计289组。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冲刷,花山岩画正在日益严重地遭受裂隙、溶蚀和风化三大病害的侵蚀,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那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韦家杰等10人通过提交议案的方式向正在召开的广西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反映了这一情况,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抢救性措施保护岩画。据韦家杰等代表反映,已经在花山岩画发现的裂缝及落水洞共有28处,受威胁总面积约1120平方米;由于受到风蚀,多处岩画大面积脱落;岩画区域渗水点31处,对立壁产生溶蚀或冲蚀,加速了崖岩画风化,还冲积出大量的钟乳石,覆盖了大量岩画。如果再不加以有效保护,花山岩画有可能彻底消失的说法决非危言耸听。
过了几年,我退休了。其实,我一直关注着花山岩画的保护情况。广西的朋友也不时会把各种消息告诉我:2009年秋,他们用一种治理花山岩画石块剥落和去除岩画颗粒状沉淀物的新型材料,用于花山岩画现场试验,成功了;去年,与我同庚的覃圣敏离世。但却给世间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