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老人的长春老建筑钢笔画将展出并被收藏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品 >> 油雕 >> 油画雕塑 >> 老人的长春老建筑钢笔画将展出并被收藏

老人的长春老建筑钢笔画将展出并被收藏

作者:佚名      油画雕塑编辑:admin     

  新闻回放:刘泽贤,74岁,喜欢长春老建筑,退休后计划画100幅长春老建筑的钢笔画,出一本画册,将珍贵图像留给下一代。他曾向本报求助(详见本报2012年3月16日B01版),征集长春老照片做参照。如今,一年过去了,老人创作110幅长春老建筑钢笔画,老人连同他的钢笔画,被网友称为“留在笔尖下的记忆”。

  74岁的刘泽贤用钢笔作画,描绘着长春老城的图画,带着我们向前追忆百年。

  这些天来,我们一直在钢笔画中追忆,那些褪色的老建筑,那些还留在城市中的一街一角,品味着历史……

  几天来,好多人被带入这回忆中,讲起那些深藏于心底的记忆,整理这些故事时,我们发现,还有许多人用自己方式留住那些记忆。几天来,老人的画在本报新浪、腾讯官方微博,被转发评论500余条,阅读6万余次,如今刘泽贤的画作也有了归宿,老人愿意把画作送到长春市方志馆展出并收藏。

  61岁的李贵军———

  我也画过消失的民宅

  细腻的笔画中,刘泽贤让许多长春老建筑重现读者眼前,看到这些画作,61岁的李贵军如遇知音,因为,他也喜欢绘画,还曾用碳素笔记录长春消失的民宅。 “这个院落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老人指着一幅画作说,这幅画是自己照着之前拍的七张照片画的。1998年11月15日,他带着相机先去了长春文庙,拍摄了文庙各个角度的照片,然后又骑车在桃源路、大马路一带转,当他走到积善一胡同附近时,看到不少青砖房“古香古色”,于是拿着相机走进了院子,“这七张照片就是我从院子的不同角度拍摄的。”李贵军说。“当时院子里的一位居民还说,有剧组曾在这院子拍过电视剧。”那次之后,他一直没时间再去,直到去年,他再去寻找当初的那个院子时,发现已不见了踪影。

  73岁的马维俊———

  那幅“悦来栈”是我画的

  对于73岁的长春市民马维俊来说,长春老城,在记忆中,那曾是相当现代化的都市。

  1947年,不满10岁的马维俊跟着父母来到长春,对这个整天面对着土坯房、从没离开过农村的孩子来说,当年的长春让他格外迷恋。

  “好多欧式建筑,太漂亮了!”从小,马维俊就喜欢画画,一来到这儿,他便喜欢了这里,每天,他都要到街头写生,最喜欢画的就是老建筑。 后来,马维俊学了油画,最喜欢画的就是站前的“悦来栈”,那个地方他不知道画了多少回,唯一留下的就只有一幅。后来,“悦来栈”被大火烧毁,他为了纪念这个地方,又创作了一幅油画,画面上“残垣断壁”的建筑,以及画面上悲伤的人,都在谴责着当时的历史。他把这幅画送给了一位朋友,巧的是,他的这位朋友正巧也看到了报纸,在我们追忆“悦来栈”时,他拿出了这幅画作,如今这两幅画作一个“完整”,一个“残缺”,却完整地记录了那个曾经名噪一时的长春老建筑。

  53岁的万承欢———

  34年前,我曾画过小南站

  这些日子看到刘泽贤老人画的长春老建筑,53岁的长春市民万承欢想起来,34年前,曾经画过一幅水彩小南站。

  万承欢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父母看他喜欢,还特地请了一位美术学院的老师辅导他。1979年,19岁的他打算考一所美术学院,于是在考试之前,他就背着画板去写生。人物、风景、建筑都是他画笔下的常客。 “我当时在现场画了两个多小时。”万承欢回忆说,他觉得小南站这座建筑挺特别的,就选择把它画下来。“当时周围都是菜地”,现在小南站已经变模样了,这幅画也成了一种纪念。

  71岁的周亚坤———

  当年东三马路有个戏园子

  长春市民周亚坤今年71岁,这几天,看到刘泽贤老人钢笔画中长春四大城门,勾起了她的回忆。周亚坤家1948年以前住在东三马路,“南门”附近,那时候家里做帽子生意。“东三马路有一个很有名的戏园子,我家就住在对面的小白楼里。”小时候,父亲还曾带她去看过戏,她清楚地记得那个戏园子分两层,一楼有座椅,二楼是木台阶,戏台也不是很大。“小时候能看上一场戏已经很开心了。”老人说,离她家不远也有一座小白楼,听母亲说,那里住着张作霖的干女儿,那人喜欢穿男装,可她却从来没见过。 周亚坤说,1948年,她和母亲、哥哥、姐姐去了辽宁,“当时没有城门,秃秃的,就算有护城墙,也很破很矮。”2004年她才回长春定居,“我一下火车,就雇了辆三轮车,让师傅带我去那些记忆中的地方。”她从火车站沿着大马路走到三马路,到了以前的家,也到了那个曾经记忆深刻的“南门”。

  45岁的刘巍———

  我在“道胜洋楼”读的小学

  华俄道胜银行是长春旧城内为数不多的楼房,也是第一栋由外国工程师设计的真正意义上的“洋房”,俗称“道胜洋楼”。整座建筑华丽精致,极具俄罗斯传统建筑的风格。 “我小时候就是在道胜银行的楼里读的小学。”45岁的读者刘巍回忆说,小时候,他家就住在西三道街84号,对面就是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当时是双桥小学的教学楼。“我清楚地记着,当时楼里的地面是大理石的,楼梯是旋转式的。”在刘巍看来,自己的母校绝对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当时长春市没多少建筑,它给人的感觉很壮观。”在他的记忆中,楼顶有两个四方形铁建筑,“可能是一种装饰吧”,当时学生们都叫它们铁帽子。而楼顶的阁楼,刘巍小时候也去过,“有个小窗户,和欧洲的那种建筑一样”。

  关注

  本报推“微画展”帮老人圆心愿

  刘泽贤创作钢笔画后,一直有个心愿,想要展出来,让更多人了解长春的历史。

  本报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在新文化网上给老人开办了“微画展”。这几天,老人的画也在网络上被网友们所关注,本报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几天来,被转发评论500余条,阅读6万余次,“微画展”也被近千位网友点击浏览。

  好多网友都非常喜欢老人的画,赞叹老人的画功与用心,老人用钢笔画留住了那段历史。

  网友“宝马白驹”:喜欢建筑……更喜欢老建筑……那是记忆……

  网友“启韬资讯”:老人都凭记忆来画画各自的城市,给后人留点记忆吧! 网友“柯瑞娜”:这才是画家!

  长春市方志馆将收藏老人钢笔画

  刘泽贤老人的长春老建筑钢笔画引起了多方关注,连日来,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方志馆管理处处长孙彦平对老人画作产生了很大兴趣,“如果老人愿意,方志馆有意收藏老人画作,并在适当的时候向市民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春的老建筑。” 孙彦平说,长春市方志馆现正在筹建阶段,有意收藏能反映长春地方历史的作品、资料,建成后,将面向全体市民,属公益性展出,届时市民可以免费参观,“刘泽贤老人的钢笔画为再创作作品,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长春的历史风情地貌,展现长春人热爱长春的情怀,因此将来有意收藏。”对孙彦平的提议,刘泽贤老人表示待长春市方志馆建成后,他愿意把画作送到那里展出并收藏。

  新文化报[微博] 记者 冯艳 田玲玲 赵春刚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