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春园 江家岱
北京、香港报道
赵无极的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
“他是属于过去那个年代的人,和吴冠中一样。从此以后,或许再也不会有像这样既掌握过硬中国画功底,又能娴熟的融合西方油画技巧的大师出现了。他的艺术、气质是属于现代画家的,而不是当代,他的离去为那个时代划下了句点。” 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学术研究部总监赵孝萱说。
赵无极、吴冠中是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的同学,彼此见证意气风发的青葱岁月,民国时期同样到法国留学。后来吴冠中在1950年回国,而赵无极则选择了留在法国,从此以后两人的人生走向了不同的轨迹。
很长一段时间,内地藏家对赵无极都不甚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台湾市场掀起收藏赵无极的风潮,并渐渐吹向大陆。
赵无极的离世,成为了市场重新认识其作品价值的转折点。
赵无极收藏潮东进
赵无极生前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获法国骑士勋章,与美籍华人贝聿铭、作曲家周文中一起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但出于政治、媒体宣传和欣赏传统等多重因素,赵无极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地位远不及同时期的吴冠中,甚至连英年早逝的陈逸飞,其市场号召力都超过赵无极。
不过,赵孝萱看来,赵无极虽然在华人艺术圈有着非常高的成就,但客观的放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上看,成就并不算特别突出。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交流中心顾问李剑敏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赵无极和吴冠中同属民国时期留学海外的著名画家,但其后吴回归新中国,赵却定居法国,两人的地位自此分叉。
“上世纪90年代,赵无极在大陆几乎无人知晓,官方和媒体出于政治原因对他避而远之。而吴冠中凭借过硬的艺术功底,融合西方油画技巧,不断受到市场追捧。近日,国家文物局更是明令限制吴冠中的任何作品出境,其官方认可的艺术地位可谓前无古人。同为林风眠的弟子,赵无极在大陆只能说是‘不温不火’。”李建敏说。
截至目前,赵无极作品在大陆的最高成交价出现在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上,作品《无题》以1955万元成交。而同年,吴冠中的《狮子林》在其仙逝后拍出了1.15亿元的高价。
艺倡画廊是1993年在香港首批展出赵无极画作的艺廊之一。艺廊总监金昌玲是前特首董建华的姨甥女,出身艺术世家让她有机会数次与赵无极亲身接触。
“回想当年引进的赵先生画作,20年来几经转手最多已升值近100倍。比起其他大陆画家,赵无极的地位直至上世纪末才得到了正名。”金昌玲介绍,台湾至今拥有最多的赵无极作品,
香港其次,大约5年前,赵的作品才逐渐由港台画商引入了大陆地区。
金昌玲回忆,几年前,她首次带着赵无极的画作登陆上海开展览,起初担忧大陆市场会比较冷清,但藏家的踊跃反应马上打消了她的念头。她透露,不少港台藏家近年来看中庞大的大陆市场,不惜拿出收藏多年的油画精品,北上转售于投资者或拍卖行,赚得“盆满钵满”。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撰写的《赵无极研究报告》指出,亚洲地区的赵无极作品大约有60% 在台湾藏家和画廊的手上,但是他们较少出手,作品流转率不算高。
曾任台湾辅仁大学副教授的赵孝萱告诉记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台湾的画廊开始引进赵无极的作品。1980年,台北的版画家画廊为赵无极举办了首次个展。
“上个世纪80到90年代是台湾艺术市场的繁荣时期,能较早的在世界范围内挖掘成就较高的华人艺术家。”赵孝萱说。
藏家群体包括台湾元大证券副总经理马维建,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买进赵无极的作品,油画、版画和水彩画都有涉及,大约收藏了100多张赵无极的作品。台湾收藏家林明哲亦曾对外宣称,自己手上有赵无极的作品30余张。
近年来,部分大陆行家开始收藏赵无极的作品,如大连万达玥宝斋负责人、收藏家郭庆祥。2011年2月,他在伦敦苏富比[微博]“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上,以160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赵无极在1991 年创作的《10.01.91》,而该作品最初的估价仅为60-80万英镑;同年秋拍,在香港佳士得“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上,他又以3,538万港元买下了赵无极在1964年创作的作品《22.7.64》。
总成交金额达21亿元
尽管赵无极的作品在国内市场的认可程度并没有吴冠中高,但是从海内外拍卖市场整体来看,赵无极并不逊色。
根据雅昌艺术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油画家作品总成交金额排名中,赵无极以21.69亿元的总成交金额稳稳高居榜首,位列第二的吴冠中,其油画总成交金额为15.55亿元。
《赵无极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1年,赵无极41.03%的上拍作品出现在法国,而56.17%的交易额却在香港产生。
2008年,赵无极的作品《向杜甫致敬》在香港以590万美元拍出,而1992年这幅画作在巴黎的成交价仅为46000美元。就在其离世前的3天,赵无极的《10.03.83》双联画作,在香港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专场上,以16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3700万港元落槌,赵无极作品再次成为拍场焦点。
业内人士透露,赵无极的作品由港台引入后,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场,或拍卖或通过画廊直销,各驻京办官员组成了主要购买力。
赵无极作品的最高峰出现在2011年,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的春拍和秋拍,赵无极作品的成交量分别达到100%和92%,作品均价在春拍时为130.7万元/平方尺,到了秋拍就跃升至160.0万元/平方尺。然而到了2012年春拍,均价就跌至40.3万元/平方尺。
造成这样的原因,或许与赵无极作品中低端作品的比重较大有关。
从数量上看,市场中赵无极5万到50万美元的作品,所占比例高达43%,构成了市场中坚。其中,版画占到流通作品总数的65.94%,其次是油画22.66%,之后为纸本水墨与水彩11.21%,而陶瓷杂项仅占0.19%。
整体而言,赵无极一生最主要的艺术成就集中在油画领域。因此从成交金额来看,油画作品在赵无极全部作品的总成交额中所占比例高达95.4%,水墨、水彩作品占据了3.4%,版画作品虽然数量众多,但在总成交额中仅占1.2%,
《赵无极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赵无极版画作品的均价大约在1万美元上下。成交价5万美元以下的作品,在总成交作品中所占比例最高约为33%。这类版画作品,仅仅是为普通收藏爱好者提供了接触大师作品的渠道。中档价位,即介于5万到50万美元的作品,所占比例高达43%。高端作品,50万至150万美元,约占17%,高价精品更为稀少,仅为73件,在总成交作品中所占比例为7%。
记者发现,香港的拍卖行上拍的赵无极作品,以中高端作品为主,如佳士得今年春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中,赵无极的《静物与鱼》估价为400万-500万港币。而内地的拍卖行则多以中低端作品为众,如中国嘉德春拍预展中的5件赵无极作品,估价最高的一件为8万-12万元,最低的一件为3万-5万元,作于2004年。
遭遇炒作风险
事实上,赵无极的作品也经历过几次令人意想不到的流拍。
某拍卖行老总告诉记者:“前几年国内一家拍卖行试水赵无极作品专场,成交率却出乎意料的低,说明当时国内藏家对于赵无极的认可程度并不是特别高。若是张大千、吴冠中等人的作品,经常出现在四季拍中小幅作品拍出高价的现象。”
2008年全年,赵无极有99件作品上拍,但高达40件作品流拍,成交家率仅为60%。流拍的多集中在小尺幅,均价在2万至6万元的版画。
中国嘉德 2008 春拍“迴风宦书画存珍”专场送拍了10件赵无极的版画作品,其中6件流拍;匡时2008春拍“影像雕塑专场”送拍了4件版画作品,全部流拍。大件油画中,估值为800万-1200万港币的《火鸟》和《25.10.59》均遭流拍,来自香港佳士得。
到了2011年,行情出现了反转。当年赵无极有120件作品上拍,成交率高达94%,总成交额达到1.196亿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赵无极作品最高峰的2011年,国内大批艺术品基金和信托介入市场,推高了市场行情,而赵无极的作品同样不可避免的成为炒作对象。
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山东女商人任春霞以6898万港元的价格拍下赵无极作品《10.1.68》,打破了艺术家个人作品的世界拍卖记录。但随后任春霞拒绝付款,被苏富比诉上法庭。
之后,任春霞计划高价拍下《10.1.68》后在泰山文交所上市,分割成艺术品份额再销售给其他投资者的事实浮出水面,由于国务院发出清理整顿文交所的通知,导致这一计划最终泡汤。
由于国内艺术品基金、信托的操作周期不断缩短至2年左右,因此这部分金融机构参与操作的赵无极作品,很有可能会集中在2013、2014年流入市场,而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状况并不可观。
“我不认为赵先生的作品存在炒作。作为大师级的中国画家,直至耄耋之年才获得市场认可,已属可惜。相比岳敏君、张晓刚、曾梵志等新生代画家动辄千万元的成交天价,赵无极的身价当之无愧,相信他离世后,画作价值还会稳步上升。”金昌玲透露,市场上仍有不少赵的代表遗作,不会因为供不应求而身价飙升,中长期仍有升值潜力。
“别指望赵无极死后作品会升值。”李剑敏分析说,当今的艺术品市场,画家的功底固然重要,但大部分离不开包装团队的“经营”,赵无极生前都鲜有媒体追捧,经过短暂悼念后,只会逐渐被人遗忘,其市场价值至少在中国大陆长期看跌。
他补充,至今为止,陈逸飞可以说是艺术收藏界的奇迹,他的作品在逝世后进入投资高峰,几乎每次拍卖至少升值10%-20%。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被纽约哈默画廊签约的画家,陈逸飞的作品还曾被美国富商转赠于邓小平,无论是艺术造诣还是历史地位,均非赵无极所能企及。
相对于其他大师,赵无极作品的炒作之风并不算严重,据《赵无极研究报告》的统计,其作品重复送拍率仅为18%。